一直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已於本周初公佈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對中小企及中產人士的支持,明顯較特區政府為多,派糖措施亦較鬆手。
雖然新加坡上一個財政年度有24億坡元盈餘(約150億港元),金額遠低於香港的600億元,但無論派錢或協助中小企,反而較香港鬆手。新加坡政府預期,整體勞工市場未來數年傾向繼續緊縮,令工資增長受影響,故會推出為期三年的援助配套計劃(Transition Support Package),當中包括一系列措施協助中小企轉型為高生產力企業。
三年計劃主要包括一項加薪補貼安排,凡為月薪4,000坡元(約2.5萬港元)以下員工加薪,政府會提供補貼,上限為加薪幅度的四成。換句話說,若企業今年為員工加薪200坡元,政府將補貼當中四成、即80坡元,估計需涉資36億坡元。今次是當地政府繼2009年後,再次協助僱主支付本地勞工的部份薪金。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尚達曼表示,希望鼓勵僱主與僱員分享推動生產力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僱主無須申請加入上述計劃,加薪補貼每年會自動發給僱主。
上調外勞稅維護當地工人
除此以外,未來三年新加坡政府會向企業提供30%的公司稅退稅,每年上限為3萬坡元(約18.7萬港元),出手明顯遠較特區政府寬鬆,因本港只會寬減2012至13年度利得稅的75%,上限僅1萬元,兩者可謂差天共地。
勞工政策上,新加坡政府與本港亦採取不同方向。雖然財爺預算案中,聲稱就業機會會優先留給本地勞工,但部份厭惡性行業人手短缺問題,仍會按現行的政策及機制輸入外勞。
反觀,新加坡今年已是連續第四年收緊外勞政策,未來兩年會全面上調外勞稅,企業聘用外籍員工要多付20坡元至400坡元不等的稅項。其中針對低技術外勞的稅項加幅更顯著,以維護當地低下階層工人利益。星洲政府表明,當地去年淨流入6.7萬外勞的數目已是過高,必須正視。外界相信,此舉仍以富人稅來填補低收入人士的開支,基層可望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