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賽香報道】夫婦不育,往往歸咎屬於女方的問題。有為不育人士提供協助的醫療中心指出,近年男性因不育求助的個案增加三成。臨床數據顯示,約兩成求助由精弱造成,患者精子量不足,精子呈呆滯兼畸形,患者多為20、30歲的壯男,相信與手機輻射干擾精子生長等問題有關,建議男士不要將手機插褲袋。
任職警員的王先生結婚多年,30歲時欲生孩子,雖正值壯年,也沒有性功能障礙,但努力年多仍無所出,「以為係太太嘅問題,佢乜都驗晒,都話正常,冇諗過係我嘅問題」。醫生建議他檢驗精子,結果發現精子量少,且得兩成活躍。
王先生初時仍不服氣,要求覆驗,結果相同,「點解我有問題?荷爾蒙都正常,可能係後天因素」,夫婦最後決定接受人工受孕,幸一次成功,兩年前誕下一對龍鳳胎。
三分一源自丈夫問題
香港生殖醫學中心婦產科醫生陳億仕表示,不育夫婦通常以為問題在女方,惟臨床個案顯示,越來越多男士因為精弱導致不育,「以前平均每百對夫婦,25%係丈夫嘅問題,𠵱家就有1/3」。
陳醫生指出,進行婚前檢查的夫婦中,有兩成男士出現精弱問題,「男人知道自己有問題,條氣都唔順,但其實精弱係全球性問題」。他稱,世衞將每1毫升精液少於1,500萬粒精蟲,界定為精子量少。全球性研究顯示,男性精子量由50年前每1毫升有1.1億粒精蟲,減至近年只有6,000萬粒,「雖然未到警戒線,但跌4成幾,都好驚人」。
判斷是否精弱,除看數量外,也觀察精子形狀及活躍度。陳億仕指出,正常精子只有一頭及一長尾,「如果條尾彎曲,或者多咗條尾,多咗個頭,又或者唔多郁,都唔正常」。他稱,精子需要在子宮游10cm才能與卵子結合,「呢段路都幾漫長,精子有問題好難游到終點。如果冇避孕,試夠一年都唔得,就診斷為不孕」。
人工受孕收費10萬元
精子質量在40、50歲後開始衰退,惟陳億仕指出,近年精弱求診者多數是20至30歲男士。他表示,年輕化除因先天問題,例如荷爾蒙或甲狀腺異常外,生活習慣也是主因。
醫學界最關注手機的輻射干擾精子生長,其次是化學品、環境污染,桑拿和電熱氈的高溫環境也會殺精,長期維持這些習慣,會破壞精子生產機制。
不育男士除可服藥糾正荷爾蒙,如仍無效便採用注入精子的子宮腔內人工授精,或將胚胎植入子宮人工受孕,成功率僅10%至30%,療程收費達8萬至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