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個港大生為幫助非洲兒童,隻身遠赴當地探索如何從事人道救援工作,之後還鼓勵四名同學一同前往肯雅做義工,換來多段難忘回憶。有同行尖子回港後放棄有「錢途」的計量金融系,轉讀工程系,望日後為貧民出一分力。
記者:彭美芳
中六已立志做無國界醫生的何嘉俊(Daniel),現為港大生化及心理系二年級生。他和非洲的故事始於中七暑假,他當年隻身往非洲做義工,在孤兒院住上一個月,了解當地兒童需要。瘧疾是非洲常見傳染病,Daniel指,每月都有不少非洲兒童染上瘧疾,「嗰陣時晚晚都俾蚊圍住,所以想再去嘅時候,帶蚊帳畀佢哋防瘧疾。」
尖子為助貧民棄「錢途」
升上大學一年級,Daniel想找更多港生一同到非洲做義工,Daniel先在校內發放電郵,邀請有心人同行,等了一個月後,通識教育系的張詩琪和宿舍讀經濟及金融系的同房丘匡汶報名參加,後期又有經濟及金融系李致成及計量金融系黎惠僖加入。五人在去年五月出發前往肯雅,一個月後返港。身兼領隊的Daniel家庭不富裕,父親任職地盤工,他遂申請港大「第一代大學生助學金」(FIFE Fund),並和四名同學在校內籌款1.3萬元,購買200個蚊帳、自製港產濾水器,到當地改善瘧疾及食水污染問題。
張詩琪透露,本身在高考取得3A佳績的尖子黎惠僖,於出發前用了半年研發成本只需約100港元的濾水器,以傳統的沙石作過濾,讓居民可飲用清水;而在回港後對方立即放棄計量金融,改為赴英國讀工程,望日後透過所學協助貧民。
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張詩琪,家庭收入有限,但她為參加今次旅程,一周補習六天儲兩萬元旅費。她指當地女性被歧視,到當地和職訓女校生交流,鼓勵她們挑戰自己。
港大08年成立FIFE Fund,資助低收入家庭、家庭中首名大學生,合資格者可獲10,000元津貼,參加體驗式學習,今日舉行頒授典禮,Daniel和張詩琪是獲獎學生。活動由08年至今,已贊助近1,500人到外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