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油魚冒充白吞拿魚 可致肛門流油

美油魚冒充白吞拿魚 可致肛門流油

歐洲「掛牛頭賣馬肉」,原來連美國也「假魚氾濫」,研究發現,在美國出售的「白呑拿魚」(White tuna),原來有多達84%是多國禁食的「油魚」 (escolar,學名異鱗蛇鯖)冒充,多吃不單受騙,隨時會腹瀉、腸胃痙攣,過多的油份更可能會不斷從肛門流出。

普通呑拿魚鯛魚也作假

海洋保育組織Oceana報告自2010年起,經兩年調查化驗了1,215個海鮮樣本,基因測試發現,多達33%樣本的基因與標籤不符,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油魚」充「白呑拿魚」。研究指,巿面出售貼上「白呑拿魚」標籤的魚肉,有多達84%實際上是「油魚」,壽司店更加是「假魚重災區」,74%食物標籤不正確,食肆出售的海鮮也有38%標籤不正確。
除了白呑拿魚,普通呑拿魚作假也嚴重,多達59%是其他魚類冒充。不過最嚴重要數鯛魚(snapper),多達87%的標籤為「鯛魚」的,實際上是其他魚類,他們在全美國搜購的120個鯛魚樣本中,僅7個是真正的鯛魚。

假魚問題在全美國原來相當普及,各處情況相若,數據顯示嗜吃壽司的洛杉磯「假魚當道」,竟多達55%;德州城巿奧斯汀49%;波士頓48%;邁阿密31%。檢驗官員揶揄:「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海鮮就像一場猜謎遊戲,不管你住在哪裏,都有可能受到欺騙。」而在本港,2007年百佳也被揭發以平價的油魚充貴價的鱈魚出售。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Oceana網站/台灣ETtoday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