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苦主控醫局疏忽 屢戰屢敗 <br>社工嘆公義不彰

助苦主控醫局疏忽 屢戰屢敗 
社工嘆公義不彰

【沙士疫變10年】
【本報訊】踏入沙士中期,大批病人在醫院隔離,家人探不得,憂心忡忡之餘又求助無援,這段時間,社區組織協會(SOCO)的電話不時響起,都是求助的家屬打來,專責病人權益工作的彭鴻昌開始感受到疫症「殺埋身」。雖然沙士在100天後消失,但他協助苦主索償的艱辛路才剛開始,估計最少處理60、70宗沙士求助,基層工友的工傷索償大部份能完滿解決,但控告醫管局誤診或疏忽則全軍覆沒。
記者:鍾麗霞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基層工友的工傷索償大部份能完滿解決,但控告醫管局全軍覆沒。

陪伴工友及家屬走過漫長的索償路上,彭鴻昌慨嘆公義未能完全彰顯,尤其是難於搜集證據,證明醫管局疏忽導致誤診或院內感染,令不少家屬難以釋懷,「公道唔單止係法律上追討,有啲人係要知道真相,好似家人喺邊度感染?點解感染?用咗乜嘢藥?但好多問題到今日都答唔到;亦有啲人想要嘅公道係問責,可惜到𠵱家,當日幾大醫療巨頭開過乜嘢秘密會議,仍然無人知。」

覆診員工走勻全港醫院

他說當年協助的個案以基層工友爭取工傷賠償為主,也有協助一些家人在公立醫院被誤診沙士,或因院內感染死亡的家屬向法院申訴,並請來義務律師,工人加家屬最少為60、70人開file。疫症結束初期,不管是政府或醫管局也誤以為沙士後遺症「有得醫」,又怕基層員工以後遺症做藉口請病假,他直言初期醫院管理層對康復員工不太友善,覆診幾乎要「走勻全香港醫院」,例如有工友要接受精神科、骨科及內科診治,要分別到瑪麗、威爾斯及瑪嘉烈醫院覆診,也有不少染疫員工擔心醫管局不認賬,拒絕工傷賠償,故他與醫管局人事部也多次交手。
「其實病咗嘅基層員工付出最多,人工低,但做最危險嘅工作,好似幫沙士病人沖涼,一唔小心就中招。」幸好經過判傷後,染疫工友的賠償均獲解決。

彭鴻昌

盼沙士基金可永久運作

10年過去,彭鴻昌寄語沙士死者家屬或康復者,不論能否討回公道,也要放低沙士包袱,不要因沙士影響正常生活。隨着曾協助的沙士苦主已各散東西,近年他的工作也不再聚焦在沙士,但令他放不下的是政府一直不肯承諾永久運作沙士基金,令有需要的康復者或有一天會陷入經濟困境,故希望政府作檢討。
醫管局稱共有334名員工因感染沙士而獲得工傷賠償,截至去年底,仍有250人繼續在該局任職。

沙士疫潮事過境遷已10年,當年的傷痛可能仍未能磨滅,當事人可和讀者分享自己歷劫餘生的經驗,歡迎電郵至本報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