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婆婆,醫生成功地拔除了她的呼吸機,由內科病房轉到我工作的呼吸科病房,繼續氣管造口專業護理和治療。婆婆有位孝順兒子,每天風雨不改來探望,為她抹身。就在婆婆轉來當天的下午探訪時間,兒子煞有介事走到護士前,要求立刻轉回之前的病房,或另為婆婆安排病床。
病人家屬跪地求調床
我是當值主管,在不遠處已看見那兒子焦慮緊張的神色。我走上前,看看有甚麼可以幫忙。原來婆婆鄰床的病人,不時咳嗽,又沒有用手或紙巾掩蓋嘴巴,並將使用過的紙巾隨處亂放。兒子很擔心母親會再受感染,病情惡化而再度需要接駁呼吸機。
他說母親入院,手腳已沒有活動能力也不能說話,狀況大不如前。他越說越激動,突然在我面前跪下,苦苦哀求答應調床,甚至情願以自己性命,換取母親生命。
我被他的舉動嚇呆,為免其他病人及家屬不安,故請他快快起來,告訴他在我能力範圍內會盡力幫忙 。晚上再有病人出院,便稍事安排,將婆婆轉到近窗邊位置。另一方面,指導剛才那位病人要注意個人衞生。
翌日兒子高興地多謝我為婆婆所做的一切,婆婆住了一段時間,不久便轉到康復病房繼續治療。離開呼吸科病房時,兒子很感激醫護人員照顧和關懷,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這件事使我深深體會到醫護關懷,耐心聆聽,了解病人及家屬的疑慮和需要,並盡量安排及給予適切的幫忙,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是極為重要。我望着老婆婆及兒子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極大的滿足和快慰。
撰文: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資深護師譚松蓮
醫管局護理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