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br>英鎊將步日圓後塵 - 盧峯

國際Z世代:
英鎊將步日圓後塵 - 盧峯

上星期朋友忽然問起英鎊的前景。原來朋友眼見近期英鎊稍為回落(兌港元跌破12元)便想趁低入貨,好減低將來到英國旅行、透過英國酒商買紅酒時的成本。我跟朋友說暫時不用急,英鎊的跌勢才剛開始,未來一段時間大有可能再跌至11元左右的區域。
英鎊大概不會像日圓那樣幾星期內下跌接近兩成,也不預期保守黨政府會逼英倫銀行無限量寬,但不管從宏觀經濟情況到貨幣政策管理人的態度來看,英鎊未來一段時間內輾轉下跌的機會極大。
美、歐、日、英等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同樣疲弱,但當中又以英國的情況最惡劣。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英國出現了「三底衰退」,即經濟幾次稍為反彈就重新跌入衰退中。這不但比美國差,也比近年被視為經濟病夫的歐盟大國還要不濟。以2012年的GDP為例,美國增長百分之二點二,日本增長1.9%,深陷歐債危機的德國及法國分別上升0.9%及0.1%,在歐債危機中置身事外的英國反而收縮0.1%。貨幣滙率雖然不一定跟經濟表現直接掛勾,但經濟奄奄一息下政府及央行救市的壓力必然增加,在政策上進一步放寬是大有可能的事。
另一方面,英國保守黨為主的聯合政府上台後厲行以減債、削赤為目標的緊縮財政政策,即使經濟疲不能興,社會上抗議聲浪不斷擴大也不肯讓步,也不願以赤字預算刺激經濟。撇開政策的優劣合理與否不算,政府不肯救市的話,振興經濟的責任便全數落在央行身上,便只能全部倚靠貨幣政策。換言之,英國經濟久沉不起,英倫銀行進一步出手放水是難以避免的事;而當英倫銀行進一步印英鎊救市,英鎊滙價怎能不應聲下跌呢?
事實上最新的英倫銀行會議紀錄顯示,上次議息會議雖未決定進一步推量寬措施,但支持加碼的委員已從一人增至三人(委員會成員共九人),包括行長 Sir Mervyn King。可以預期,主張放水的一派將會隨經濟不前逐步佔上風,令英倫銀行擴大量寬規模。
實體經濟情況固然不利英鎊滙價,從投機或市場炒作來看也大有理由向英鎊開刀。畢竟美國穩步復蘇的勢頭已相當明顯,日圓在無限量寬下已大幅貶值,相比之下,英鎊滙價便顯得偏強。再加上不少人預計英國到2015年都未能扭轉大局,甚至未能令整體經濟回到金融海嘯前的規模。投資者、投機者看到這樣一個弱勢畢呈的經濟體自然不會放過,自然會對它的貨幣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