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教授倡議佔領中環計劃的震撼,在於身為溫和學者也提出激烈方式去爭取落實普選,戴教授更曾指出這是一種以核彈作威嚇的手段,打從九五年彭定康的政制方案以來的香港政治局面演變,只要認定香港需要民主普選制度的人,不論任何政治立場都應該支持。但這場大規模抗爭計劃若只得寥寥數百示威常客,是不會產生效果的,誠如張秀賢日前明言該要讓市民參與,才有足夠力量達致效果。
要動員市民不單是要作出解說,更要考慮他們心中所想。尋常百姓普遍已經養成政治冷感,更有不少人內心有政治潔癖,對政事不聞不問,這的確是最大阻力之根源。即使好些港人對政局和社會現況「有感覺」,極其量都只會在七一遊行現身參與,行畢全程宣洩不滿就此作罷。對於遊行後的集會和留守甚至堵塞馬路,普遍的反應不是批評阻塞交通擾亂社會秩序,就是冷淡置之。更重要的是市民心中想到的會是我們不要參與這些違法的事。
作為覺醒的一群,絕不應忽略或蔑視這種情況,相反應該設法開導。
佔領中環之用意難明,加上傳媒抹黑,這些條件之下很難召集市民參與。市民談論政制總擺出愛理不理的態度,但若涉及民生問題以至切身利益之事,市民就會蜂擁而出,比如反國教佔領政府總部集會就是最佳例證。即是只要政府管治更糟糕而事件能使民怨大爆發,佔領就會發生,根本毋須預演、簽署甚麼約章誓詞。
筆者認為戴教授之計可作為佔領行動綱領基礎,但不要定下時間計劃,因為民怨爆發是沒有人可以預計得到的。這段期間要乘着六八九政權每一個錯誤去推動市民,當然也要準備統籌工作。有抗爭經驗的人就發揮其經驗和知識,仿效學民思潮一班年輕人的實幹,做好群眾統籌凝聚氣氛維持鬥志、打點好佔領期間的起居作息之事。反國教集會當中,港人的高質素和靈活變通特質都發揮出來,秩序問題只須擔心土共們混入生事搗亂。統籌者更要堅守社會公利為先的心態,正確的與市民站在同一陣線,掌握要奪回本屬於自己權益的大方向,以達成落實雙普選的目標。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