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阿惠數年前因工傷致左半身行動不便,加上頸椎腰椎生骨刺,手腳經常痛楚無力,無法找到穩定工作,與兩歲半女兒靠綜援和前夫贍養費維持生活。每月8,000元生活費,單是租金和水電已耗掉近半,連電飯煲壞了也要儲幾個月錢才買得起二手貨,「邊個唔想自力更生?真係冇辦法,想畀小朋友食好啲都唔得」。
同病相憐的還有江女士,她與5歲兒子同住不足100平方呎劏房,只夠放一張碌架床,租金卻高達3,600元,即她要在2,900元租金津貼以外,補貼700元交租,每月生活費只餘下4,000元。為應付兒子學費和書簿費,每餐只能以青菜和雞肉腸送飯。
綜援或與通脹掛鈎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李彥豪稱,通脹壓力令基層市民透不過氣,綜援金額和租金津貼偏低更是雪上加霜,「連應付基本生活都唔夠」。他促請政府盡快檢討綜援制度,例如將每年的金額調整與通脹掛鈎,另設長遠福利政策,拉近貧富差距,「如果仲係一味派糖,基層會好失望,因為完全睇唔到對扶貧嘅承擔」。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