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疫變10年】
【本報訊】十年前的香港,滿城只見口罩不見笑臉。初出茅廬的實習醫生楊冠昇,當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不幸染病,留醫期間父親因心臟病入院,父子病榻中只一牆之隔卻不能相見,更為不能為父送殯抱憾至今。他坦言當時「灰到放棄自己」;猶幸獲身邊人鼓勵,成功跨越傷痛,現已成為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喺邊度跌倒,就要喺邊度企起身」。
記者:梁德倫
沙士襲港期間,楊冠昇是中大醫科五年級生,在威院實習期間不幸於8A病房感染疫症,隨即入院治療,「當時身邊都係一齊實習嘅同學,仲有內科醫生、急症醫生。」
一班戰友由醫生變病人,他說當時大家互相鼓勵的方法很簡單,「大家攞張X光片嚟講笑,今日我花過你,聽日你花過我咁;又講吓當時美國打伊拉克嘅戰況,睇吓新聞又過一日。」
立志從醫 醫好體弱爸爸
沙士除為楊冠昇帶來身體創傷,也帶來難以磨平的心理傷痕。楊的父親是長期病患者,腎病、肝病和心臟病纏身,當楊在病房隔離期間,楊父也因心臟病重同告入院,兩父子一個在8A病房、一個在9A病房,只相隔一個天花板卻不能相見,「當時心情好似坐過山車咁跌落谷底」。
當醫生這個兒時志願,源於楊父多年患病,「我四歲立志做醫生係想醫番好爸爸,當時拖住佢隻手同佢講,第時大個要做佢主診醫生」。但楊父始終等不到兒子夢想成真,入院不久便於3月中撒手塵寰。當楊冠昇病癒出院後,仍要接受隔離,不能出席父親喪禮恪守孝道,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入房探病 女友簽生死狀
楊冠昇坦言,出院前得悉父親病逝,情緒極為低落,「當時放棄咗自己,完全唔想食嘢,個人無晒動力。」一雙溫暖的手卻適時出現把他從深淵拉回來,「當時突然有人拍我膊頭,原來係當時嘅女朋友」。女友為了他,不惜向醫院及沈祖堯教授懇求進入病房探望,並簽下「生死狀」。「佢入嚟同我講:『伯父唔係想見到你咁樣。』,就係佢嘅說話令我醒番」。
十年過去,他現已由當年初出茅廬的實習醫生變成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當年的女友也成為楊太。曾是病人家屬、又是沙士患者、現在是醫生,他說明白病人和家屬的掙扎和感受,「當我要勸病人時會講番呢段經歷,對方就會聽話返,因為知道我真係身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