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昨開會討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方案提交周二(26日)召開的十八屆二中全會討論。內地財經網透露,此輪國務院內閣改組,最大變化是新組建「市場秩序監管總局」,負責食品安全等工作。國家海洋局將獲擴權以強化海洋管理權限;此舉被視為針對東海及南海主權糾紛。但輿論期待的成立能源部、廣電部與文化部合併等不在其中。
官方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昨日開會討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稿,以及要向下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兩會」推薦的國務院新內閣名單、全國政協名單,政治局決定周二至周四召開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上述兩大事項將作為二中全會主要議題。改革方案及新內閣名單,是下月全國「兩會」的最大議題。
設市場秩序監管總局
內地財經網昨日透露,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最大的「驚喜」將是改革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將成立一個名為「市場秩序監管總局」的新機構,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與現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整合;食品安全由地方政府負總責,減少中央政府干預,以方便地方政府行使權力。近幾年內地食品衞生問題頻發,有毒食品害人不淺。
另一項備受關注的改組,是國家海洋局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權限。內地輿論認為這與東海、南海日益激烈的主權糾紛和磨擦相關。事實上自從與鄰國的海洋糾紛加劇後,中國已不斷在加強海監力量,海監「擴軍備戰」早已不是秘密。此外,各界呼籲最多的鐵道部與交通部合併亦有望進行。
體制改革沒列入議題
報道透露,此前廣為流傳的「大能源」(能源局升格為部)、「大文化」(文化部與廣電部、體育總局等合併)、「大體改委」(改組現發改委,成立體制改革委員會)等改革,暫未列入此輪改革重點。相比2008年那輪內閣「大部制」改革大刀闊斧整合了多個部門,本輪改革更多着眼於部委職能微調。
此前內地學術界普遍希望,這次改組能打破政府自身利益傾向,成立類似於80年代中後期趙紫陽主政時代「國家體改委」的機構,以牽頭推進經濟改革,但消息顯示當局拒此議。有內地網民批評方案改革勇氣不夠,「還是架床叠屋,人民負擔一點沒減」,更有網民指:「改革開放30年來,每次皆如此: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財經網/新華社
國務院改組部份內容
•成立市場秩序監管總局,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及現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整合
•國家海洋局將擴權,強化海洋綜合管理權限
•民政部擴大社會管理等權責
•鐵道部與交通運輸部整合
•此前盛傳能源局升格為部、文化部與廣電部合併、發改委變成體改委等,暫未入列
資料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