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新春過後,元宵緊接,今天是元宵佳節,總要在元宵食湯圓,吃罷這碗寓意團圓、圓滿、和睦幸福的湯圓,才能真正為這個新年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記者:歐陽曉思 攝影:劉永發
人手鮮製 又彈又爽
元宵佳節吃「元宵」可追溯至宋代,據說當時興起吃一種以糯米粉糰裹着果茸的甜點,因這種甜點在鍋裏煮製時浮浮沉沉,故叫「浮元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古時,吃元宵象徵家福,每家做元宵、吃元宵,更會用元宵來祭祖。到了1912年,當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後又想當皇帝,為怕人民反對,加上「元宵」跟「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同音,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袁下令把「元宵」改稱「湯圓」,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湯圓當中以寧波最出名,寧波湯圓始於宋元時期,是中國十大特色地方小吃之一,要在香港吃到正宗寧波湯圓,就要走一趟荃灣的街市街,你會發現有間老店人頭湧湧,顧客捧着一盒二盒的雲吞、湯圓。這間老店叫民豐粉麵行,創立於1953年,專賣麵粉類製品,一年365日都門庭若市,連前特首曾蔭權也是這裏的粉絲。這裏最出名的是店內職員清一色為女性,收銀枱後有塊大玻璃見盡「全女班」店員忙碌地全人手包餃子搓湯圓,製作出來的食物既新鮮又具親切感,是機器生產的食品不能媲美。
本是專賣上海麵條的民豐,現由創辦人蔣先生的媳婦王寶綉主理,蔣太是台灣彰化人,是家裏的大姐,在台北念中學時認識了留學當地的蔣家大兒子,後來嫁到香港,之後二妹也嫁了給叔仔,兩位蔣太加上家中三妹因為愛吃、愛煮又愛鑽研,所以店內售賣的食品款式特別多,包括有上海麵條、寧波湯圓、茶粿、韭菜餅,還有蒸包、缽仔糕等,全是即做即賣,款款都是暢銷品。
「點解我識做寧波湯圓?歸功於我奶奶,因為我老公屋企係上海人,我第一次食我奶奶煮過的湯圓就覺得好食到不得了,所以就向她拜師,整吓整吓就學了這麼多東西!寧波湯圓之所以好吃,全因粉糰用糯米粉加水製成,我們所用泰國的糯米粉,黏性極強,只要用手揪一小糰,擠壓成圓形,放上餡料,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即成,這樣做出來的湯圓皮會更彈牙、更爽口!」那應怎樣煮湯才好吃?「謹記水要夠滾,才放入湯圓,否則湯圓會沉在鍋底,很容易黏鍋,一黏鍋,湯圓便爆開。湯底方面,可加薑片煮至沸滾,有薑味,才加入湯圓,能令味道香濃撲鼻!」這裏有花生、麻茸、豆沙三款甜湯圓選擇,另有蔣太三姊妹特製的台灣鹹湯圓,湯圓食落煙韌彈牙,餡料流沙程度剛好,愛吃甜品的真的不能錯過,難怪這裏每天湯圓就可賣五百盒,星期六日就更多,譽滿荃灣。
民豐粉麵行(2492 6860)
地址:荃灣街市街35號
三色雨花湯圓
新年吃得飽飽滯滯,雨花湯圓就專為怕膩的人士而設,由糖水至湯圓都屬少甜配搭,雨花湯圓最早為潮州美食,後傳到金陵,被金陵廚師改良,成為金陵美食。雨花湯圓用上綠、紅、啡三種顏色組成,綠色是螺旋藻、紅色為豆沙,加上咖啡色的朱古力,師傅先將白色糯米粉糰,與可可糯米粉糰、豆沙粉糰與及螺旋藻粉糰隨意稍微混揉在一起,再搓成條狀,並分切小糰,搓成橢圓形,即為雨花湯圓原胚,再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然後倒入已做好的糖水碗中即可,雖然這顆湯圓搓得如雨花石般美,其實內有芝麻餡,丸子比一般的細小,一口一個,精細可愛。此外,如果你討厭吃甜食,但又想應吓節吃湯圓, 轉轉口味,試一試上海鹹味湯圓,大廚先將糯米粉用水開稀,搓至軟熟,放滾水中煮約三分鐘撈起,將豬肉、冬菇絲等一次過放入熱水中煮約五分鐘成餡,撈起並包入熟糯米糰中,再煮約三分鐘,然後落鹽、糖及生抽調味便可。用肥瘦適當的豬肉作餡的湯圓,跟我們平時吃的確實大不同,鹹味湯圓肉味膏潤芳鮮,口感腴而不膩,讓人口水直流。
晉薈(2623 2333)
地址:將軍澳唐德街三號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二樓
新派特色湯圓
傳統湯圓的口味,來來去去都是芝麻、花生或麻茸,吃得多都會悶,想有點新意,不妨試試由大廚 Jacky Yu主理的囍宴私房手搓黃金湯圓,以糖冬瓜、芝麻、花生及鹹蛋黃製成,一咬開即有流沙效果,鹹鹹甜甜,口感沙沙的,味道與粉糰很匹配,聽落已經夠創新,而我最鍾意的就是包裝內配有黑糖煮成的番薯薑湯,入口有淡淡的薑味及番薯的幽香,多重味覺令人驚喜。另外一款手搓綠茶芝麻流沙湯圓,在其湯圓皮混入了綠茶這個元素,以綠茶粉製成湯圓皮,入口有淡淡的綠茶幽香,配合甘香幼滑的黑芝麻流沙餡,多重味覺享受,齒頰留香,這兩款湯圓相比起那些古靈精怪的果味湯圓,創新得來仍保留傳統。今天就是元宵節,情侶們快為一碗靚湯圓張羅,自製也好,去甜品店吃也好,食完包保甜蜜蜜,暖笠笠!
《囍宴甜.艺》(2833 6299)
地址:灣仔永豐街八號地下一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