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的流行曲,剪短頭髮剪短掙扎,換的除了是髮型,還是一種心情。
如果你心情日日大起大跌,短短長長,長長短短之間拿不定主意;又或想感受長髮輕撫臉旁卻有心無力者,去買個假髮吧。現在的假髮,追求的已不是以假亂真般膚淺,而是要真假相融,你估我唔到。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
模特兒:Valeria@Pure Models
曾經──如黐膠花般盛行
現在大家去小店買假髮,個個盯緊南韓出品是為最優。其實早在60年代,香港可是亞洲假髮業的中心,當時一位叫劉文漢的富商,將假髮生產業機械化,令香港成為世界聞名的假髮生產地,當時的假髮製造業同黐膠花一樣盛行,粵語長片的女星們都流行戴假髮。
在80年代末成立假髮工場的黃先生:「以前啲假髮用塑料纖維製作,難打理,又重身,每個起碼重150至200g,髮型冇咁多層次,Fing起來更加唔會點郁,就係一餅嘢咁。」後來製衣業興旺,工廠妹紛紛轉行,香港假髮業於80年代初沒落,龍頭地位讓了給南韓。直至90年代左右國內開放,才又轉回人工便宜的國內。假髮亦由昔日的必需品轉為時尚品。
Altermode創辦人黃先生於80年代末,於國內重設假髮工場,說起中國人的髮質,在假髮界最受歡迎:「直到90年代初,國內好多如陝西、安徽的小鄉鎮,街市會有些頭髮商人,見到長髮女子就問價,談好了走去後巷就地『正髮』。」那時一束長馬尾約賣三十元人民幣,儲夠幾斤就賣給中間人,假髮製造商以一、二百噸向他們大量購買。亞洲人的堅韌髮質較受歡迎,市面上有八成真髮來自國內。但現代賣髮的人少了,收髮就更貴,18吋長的頭髮,每kg可賣三千元人民幣。
變髮示範
難為髮型定分界
現在,我想搵真係「一餅嘢」的假髮,仲難。滿枱的假髮,又真又假、纖維的混合的手作的機織的,任君選擇。自從70年代日本創出以纖維製作假髮後,撇開小店裏「玩玩吓」的假髮不談,「以假亂真界」當然以真髮做材料、手工製造的假髮是為聖品,選來優質真髮,除了髮質較軟,頭髮也沒那麼油亮,全手工逐條頭髮織上去的,髮型就可以鬆一些。輕輕一撥,連肉色頭皮都見埋,點估到係假?全套訂做價動輒二、三萬元,不過有保養,還有專人配合你的面形修剪,染色。
要求沒那麼高的,近年都流行以蛋白纖維製作的假髮,比昔日慣用的塑料纖維更自然。因為彎曲度及髮絲粗幼的影響,即使是相同的髮型款式,以全纖維製作成的假髮,也會比以真髮製作的厚重,但若想要鬈髮款式,就以纖維製作的較好,清洗完畢任它自然風乾,就可以變會原來的形狀,便於打理。
假髮演變
一頂假髮的榮與辱
粵語長片的標準笑位:平時也文也武的刻薄老闆被員工整蠱,假髮歪了而不自知,發現後一臉驚惶引得全場大笑兼心涼。店長Lo說來買假髮的客人,十居其九劈頭就問:「會唔會甩㗎?」其實一般的假髮除了產品尺寸不合或者橡筋鬆脫,都不會輕易甩掉。現在的假髮裏又髮夾、又膠紙,真係打風都吹唔甩。
遠至《詩經》年代,世界各地都已流行以假髮,顯示不同人的身份與地位,韓國的皇后、日本的公主、到早幾年才免除,由英國遺留,律師們戴的鬈鬈假髮,都在標示着戴髮者的與別不同及高尚地位。而十零年前的歐美等地,更以假髮為時尚,款式最好日日新鮮,不怕你笑我假,最緊要夠新鮮。四、五年前,Altermode剛「回流」香港開門市,Lo:「現在啲客對假髮嘅接受程度高咗。以前真係受禿髮、白髮困擾,有需要嘅用家先會上嚟。有啲就算上到嚟,明明睇得出佢哋有興趣嘅,都表現得好抗拒。主要都係個心理影響。始終香港人比較保守,寧願唔戴,都唔想人知道佢哋戴假髮。」
其實戴假髮的原因千千萬萬,目標是看起來青春健康,有型有款更佳,其實都係為自己開心,Lo:「曾經有客人初戴假髮還覺得不像自己,但看起來年輕了十年,太太好喜歡,朋友又讚,戴着戴着,自己都喜歡上自己的新形象,漸漸地就覺得不得不戴。」
半世紀「髮展」
如胡師傅同Lo所講,香港髮型走向,都係跟住電影與電視明星走,當年興邊個,就流行哪種髮型。
Altermode 銅鑼灣店
地址:銅鑼灣怡和街22號21樓
電話:2793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