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變幻原是永恒!我看着過去二十年的家具潮流色變,忽發奇想,二十年後家具家品的生產,包裝與銷售會變成怎樣一回事呢?其實現在已有迹可尋。
1)Multi-tasking Lifestyle
在2004年Philippe Starck與Cassina聯手推出過一張限量版的梳化L.W.S.(Lazy Working Sofa),其概念是城市人在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會在梳化上,看書、玩電腦、飲食、看電視。所以梳化配置了枱燈,書桌(備注:當時其中一個版本還可以安裝了一個可隨時收放的電視在梳化末端)。不要忘記wifi在2004年未有像現今般普及,但Philippe Starck已預言了今天2013年我們一邊上網update Facebook,一邊睇《老表,你好嘢!》,一邊「扒」飯。 Multi-tasking實在係這五、六年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相信廿年後,我們的腦袋會分為 A、B、C、D drive,甚或我們的視線會同時看到多個Windows。最後,可能連起身攞嘢食攞嘢飲,甚至去廁所也太浪費時間,所以梳化會配備雪櫃,座廁……今天我們會好難想像同時喺邊度食就喺邊度屙,但記唔記得二三十年前,一邊食飯一邊睇書曾經是罪大惡極的行為呢?今日你咪一樣肆無忌憚的一路食飯一路睇忽周!
2)New Material,Immediate Manufacturing
差不多每二十年,家具界就會用上革命性的新物料去製成。四五十年代的代表作是玻璃纖維,六七十年代是塑膠,八九十年代則無新發明(可能大家只顧炒股),二千年則是透明物料 Polycarbonate的專美。如果要深入探討為何家具生產商會採用一種新物料,都常離不開幾個原因:減低成本、增強造型可塑性、加強產品的耐用性及對環境的抵抗力。但今天世界上的呼聲是要關注環保,所以upcycle的物料會係大勢所趨。無錯環保產品相比十年前已降低了生產成本不少,但外觀上仍有不足之處:例如Broom Chair就有些客人不喜歡椅面看得出回收雜質的點點(當然也有另一派系很喜歡那raw look)。而且為了節省成本,生產商今天仍採用事先大量生產的模式。相信二十年後,過半的家品都是完美無瑕的環保物料產生,但主要原因是因為大自然的resources很多被用得七七八八,甚至塑膠都變成今天酸枝般昂貴。但生產模式會因為3D printing技術的大躍進之下,成為bespoke化(bespoke意指度身訂做)。客人可選任何款式、顏色,然後電腦scan了客人體形,3D printer會即刻立體打印出產品。這樣,就不會有多餘的存貨。再進一步,甚至家家戶戶都自己擁有3D打印機。不要以為這是天方夜譚,今天MGX公司(Materialise 的子公司)已生產3D printing造成的燈具多年,為人最深刻印象的是Patrick Jouin的Bloom Table Lamp,花瓣會隨着光度(熱度)增加而擴大,相反地減少光度而收合起來。雖然 Materialise 暫未有提供bespoke service,但是指日可待。
3)包裝模式的轉變
無疑Ikea的flat pack包裝自行安裝意念,推翻了舊有要找人搬運家具的概念。但我相信可見的將來,家品的包裝會有更多新突破。其實六十年代尾,C & B Italia(即 B&B Italia 前身)推出 Up Series,整套家具是放進一個抽真空的袋內flat pack(注:比起Ikea的flat pack更厲害,只得幾毫米厚)。好有可能第日梳化或床都會被包裝在錫紙內抽真空,活像今天煙三文魚的包裝。為了衞生,每數天你就會棄置舊了的梳化與床去回收再造,你又會再開封一張新品用。到時吸塵,洗床單,換被套的需要都被淘汰了。屆時傢俬界會吹起fast fashion熱潮,Philippe Starck x川久保玲梳化床四十款任君選擇都有之!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