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仍在議論是否收水之際,中國已付諸行動閂水喉,觀乎中港股昨日嚇到腳軟的表現,阿爺放水變收水的憂慮已經殺到埋身。其實無論是以季節性因素、抑或時機上看,當局目前的正回購行動仍屬合理,定奪政策轉向緊縮是言之過早,惟手段顯示中央對市場的出手較08年敏捷得多,投資者一面倒押注看淡不可取。
市場早預料本周內地逆回購將暫停,但人行最終原來是正回購,令投資者大感意外,縱然目前兩次正回購金額合共僅約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但計及本周到期合共8,600億元逆回購金額,回籠資金實際高達9,100億元,難怪市場手震震。
轉身快 極速回籠資金
不過,官媒新華社及接近官方消息的《中國證券報》卻率先出來撲火,前者直指春節前後調節流動性是慣常操作,政策基調仍一致;後者以目前資金實際過份氾濫、通脹隱憂上升及外滙佔款預料大反彈為由,點出重啟正回購的條件已經成熟,認為當局現時的貨幣政策只是延續「中性」訊號。
事實上,在1月信貸大漲以及通脹連續兩個月超出預期的壓力來看,當局出手回籠資金似乎是遲早的事,當中分析普遍關注的,是往往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管道的外滙佔款,有估計上月將錄以數千億計的增長,意味內地資金的確大氾濫,正回購意圖似乎是基於實際需要,多於政策轉向,不過,再憧憬減息亦已變得不切實際。
重要的是本月初仍在做逆回購的人行,短時間內即見變陣,更是在兩會前已經定錘截流,政策轉向之快實屬少見,與當年金融海嘯後的嘆慢板成強烈對比。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