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無了期,普選待何時? - 范克

共識無了期,普選待何時? - 范克

"You are not even a f××king Chinese!",這樣的一句話語,出現立法會議事廳內,而未被當日會議主席驅逐離場,馬恩國大律師可謂史上第一人。自從去年特首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過後,新一屆的立法會充滿「街市色彩」,場內場外都充斥着「勇武鬥爭」的氣氛。會內有獅吼功,會外有愛字頭,不只大聲夾惡顛倒是非就認為道理在手,更凸顯出愛是怎樣盲目。
記得去年反國教事件,大批教材、指引被公開後,大部份的香港人都認為要求學生在升國旗、唱國歌時要感動流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現實往往相反,今日的立會內外,遍佈的「愛國分子」,展示出來的竟然是一幅幅不可異議的愛國景象。原來愛國是要如此激動,不盲目感動流淚,不大聲指出自己是"f××king Chinese",不動輒以「嘟」聲問候別人,甚至粗俗一點,不去跟中國人共享隨街大小二便的榮耀,是配不上做中國人的。
新的一年,理應有新的景象,但去年的菜市場,並沒有變身成超級市場,反而日漸倒退,實在教人欷歔。要說香港政壇有甚麼特色,以前尚可以說保留了英國海外領土的傳統特色;如今改朝換代,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片的中國特色,情況就如人民代表大會一樣,幾乎清一色橡皮圖章。
長此下去,立法會還有能力制衡政府嗎?大議題外的小議題,例如特區政府利用執法權力,無視香港市民自由表達訴求的權利,三番四次對特定人士作出檢控,如今的立法會是否尚有餘力去追究特區政府這方面責任?
無可否認,《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絕對有能力追究到底,但畸形的政制局限了立法會的權力,讓扭曲的民意騎劫了整個代議政制,令特區政府於行政、執法上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受約束。而立法會變成菜市場,更進一步削弱立會的公信力,得益的就只有看北京臉色的港共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在大是大非之前,是否仍然有不擱置爭議的餘地?倘若香港人真心希望香港社會能夠由有限民主過渡至全面民主,建立民主政制,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甚至全面直選立法會,那麼有甚麼爭議不能擱置?
共識已經出現,關鍵僅在於如何表達和落實,佔領中環的行動,或許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醞釀,卻是勢在必行,需要討論的就只有怎樣執行。
中環不佔領,爭議不擱置,共識無了期,普選待何時?事實上連特區政府都知道,空談共識只是拖延策略,只要不停製造小爭議,再大的共識都會被人忽略。到港人回頭再談共識時,政府又製造新一輪的爭議,讓民主建制兩邊繼續互耗,讓兩邊累鬥累互耗至二○四七年,甚至連香港人都進化成為"f××king Chinese",都不可能開始真正的普選。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