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央政策組強奪公共政策研究計劃的審批權,更計劃讓官員插手審批,激怒學界。一直獲該計劃審批最多資助的香港大學,多名重量級學者出言杯葛及反對安排,其中公共衞生學院院長林大慶直指政府收回研資局2,000萬元乃「乞兒兜攞飯食」,取消學者互評更是「極權、封閉」。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中策組的舉動如「自廢武功」,應將權力放回學界。
記者:歐陽子瑩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林大慶昨日出席傳媒團拜時,提到中央政策組收回公共政策研究計劃的審批權時,直指不合理,將對學術研究造成很大打擊。林大慶稱,該2,000萬元對政府來說可算「濕濕碎」,但學界卻好像「乞兒」,「咁濕碎都攞,得少少飯,都喺飯兜攞咗去。」他強調,研究由學術界互評才夠公開公正,「學術界的建議先有建設性,如果連咁都冇,係極權、封閉。」林又指香港研究基金少,政府想做研究可以自己出錢。
護理學院主任羅鳳儀亦稱,未來會轉向申請其他研究基金。她表示,學院一向有進行改善家庭關係的研究,如防止虐妻、虐老等問題,但擔心若其他研究基金資助金額不多,影響研究成效。
工程學院前年獲批策略公共政策研究金,進行為期5年、研究核能安全的項目。對於長期研究的獲批機會將減低,助理院長霍偉棟表示明白政府的新安排是希望可以更快解決短期的問題,「政府都可能只係做5年啫,太長遠嘅研究未必有用。」
羅沃啟指猶如「自廢武功」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討論公共政策研究計劃引起的問題,中策組顧問王卓祺、研資局主席華雲生及前主席錢大康均會出席,多個出席的團體及政黨已表明反對中策組擴權。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直指中策組的舉動如「自廢武功」,無論將來審批的研究結果如何,都會被視為政府的宣傳工具。他表示,學者有一定責任維護學術自由、對抗迫害,但擔心未來的公共政策研究會變成迎合政府的需要,助長逢迎政府的歪風,「好似政府之前推23條時,都有啲所謂學者推波助瀾。」
教協認為中策組邀請官員參與審批的做法令人咋舌,相信今後的公共政策研究計劃只會名存實亡,失去了客觀性,而日後政策只會更脫離民意。他們呼籲學術界秉持知識分子的良心,竭力維護學術獨立與自由這項極其重要的香港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