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前香港奧運代表,退役後與體育再續前緣,不約而同出戰下周日(24日)的渣馬10公里賽。公路單車的洪松蔭和14歲兒子結伴同行,以比賽共聚天倫樂;三鐵的李致和毅然「復出」,誓要證明自己不是「老餅」。其實,只要有心有力,不管你是那一代的香港人,長跑永遠是自我挑戰的大舞台。
記者:林湛穎、徐嘉華
為囝囝阿松降呢
前香港單車王子洪松蔭1998年首次參加渣馬10公里賽時,兒子洪進(Cyrus)還未出世,多得兒子學校組織渣馬親子團,令他可以父子兵參戰今年10公里賽;成績其次,更重要是藉着跑步增進兩人感情。
現職保險業的阿松,對上5年都是參加渣馬的全馬賽,去年更造出個人最佳時間的2小時56分32秒,作為業餘跑手,這個時間已很不錯。不過,今年為了兒子降呢參加10公里賽:「今年反而更期待比賽那天,囝囝今年暑假後就到英國讀書,這個10公里將會是他第一個10公里,亦可能是最後一次,到了英國未必有時間回港參賽。」
訪問時剛好是兩父子在大球場附近練跑,二人一齊戴着藍色的單車帽,穿同一款跑步裝備,現時兩父子每星期踩3次單車、跑3次步備戰:「踩單車較難聊天,因為我們踩馬路,要好小心,但跑步就容易得多,好多時與囝囝邊跑邊聊,有時講些做人的道理,有時談談跑步的感受及戰術等。」
「單車帽是我去年在倫奧時買的,兒子身上的跑鞋都是我穿過的,他已經合身了。」14歲的Cyrus自小已跟父親踩單車,7歲參加第一個單車賽,事隔7年,今年參加首個10公里,與父親由去年11月練跑到現在,其間曾參加兩項鐵人(單車及跑步)以賽代練, Cyrus說:「初初跑步跑得快時,腰腹會痛,這是最難受的,現在已適應了。」兩父子希望在55分鐘內完成10公里,阿松說:「好期待比賽那天,我們不是去追求成績,希望享受過程。」
洪松蔭
年齡:49歲
參賽項目: 10公里
渣馬經驗:全馬(5次)、
10公里(6次)
出戰目的:為囝囝
怕老得快致和復出
紀嘉文、陳家豪,兩位本地長跑好手都有兩個共通點:一、贏盡全港10公里跑而廣為人熟識;二、尚未打破10公里道路賽香港最佳時間。該項目的保持者即將重出江湖,他就是兩屆奧運香港三項鐵人代表李致和。
04年11月的天水圍10公里賽,當年27歲的致和戰罷雅典奧運只有3個月,勇態持續,跑出31分17,創下香港最佳時間,至今仍未有人改寫。
今日的致和已經35歲,兩年多前結束全職運動員生涯後,展開新生活,去年底全職擔任中文大學講師,下周日和中大逾千名師生和舊生參加渣馬,7年的回憶再在腦海中一一閃過,「06年跑渣馬10公里,當時視為其中一課操練,仍在尖沙嘴彌敦道起步,西隧上斜落斜,好大挑戰,結果跑出32分30。今屆備戰不算耐,去年聖誕節才開始練,希望跑到35分鐘。」
三項鐵人即是將游水(1.5公里)、單車(40公里)和田徑(10公里)三合一,下周日只是在東區走廊跑10公里,應是易如反掌,甚至把致和當成奪標黑馬也不足為過,他卻說:「如果不跑,我怕會老得很快,反正運動是我興趣和習慣。你話我有沒有三甲機會,我覺得如果腳傷沒有發作,應該會跑到34分鐘。」
退役之後,致和不甘寂寞,工餘時仍參加本地單車、長跑等活動和比賽,畢竟退役只是硬生生的名詞,酷愛運動的心態絲毫不變,「只要身體狀況保持,我會年年都跑渣馬。」
李致和
年齡:35歲
參賽項目:10公里
渣馬經驗:10公里(2次)
出戰目的: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