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崇尚草藥 浸大女中醫瑞士吃香

洋人崇尚草藥 浸大女中醫瑞士吃香

【本報訊】本港的新晉中醫因經驗不足,搵工時有一定困難,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畢業生葉天茵,早年到瑞士旅遊時,發現當地不少醫院及健身中心也有中醫應診,而且需求越來越大,兩年前決心遠赴瑞士發展,目前已是診所的主診中醫。她認為年輕中醫學生的語文能力較老中醫及內地中醫好,可發展外國人市場。

外國人多屬「濕底」

葉天茵05年在浸大中醫藥學院畢業,之後在香港發展,六年間主要的行醫經驗是在一間澳洲人開辦的中醫診所,發現有不少本港的外國人會看中醫,「冇諗過會有丹麥人睇,亦有其他東南亞地區嘅人。」據她的觀察及經驗,外國人體質多數「濕底」,「佢哋成日飲奶、食意粉,比較濕,會建議佢哋戒口,食煮熟嘅菜。」
早年一次到瑞士旅行,天茵認識了現職診所的老闆,「瑞士人鍾意天然,中醫好普遍,醫院同健身房都有中醫駐診,唔難搵工。」兩年前她決定到瑞士發展,現時為一間中醫診所的主診醫生,平均每天為11、12名病人診症。她表示,病人中以痛症及抑鬱最多,「會做針灸同開藥,例如治抑鬱可以用酸棗仁湯。」她表示未來會進修德文,期望先加入醫院工作,累積臨床經驗,目標是擁有自己的中醫診所。
天茵的瑞士朋友Rony Speck稱,中醫在當地越來越普遍,「瑞士人認為草藥較天然,都願意嘗試這種新療法。」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趙中振指,中醫約在三、四十年前已傳到英國及美國,認為要令中醫國際化,首重人才培養,而香港的中醫學生相比內地生,在語言方面較優勝,如香港成立中醫院,可為更多學生提供實習場地,助他們向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