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Dan Brown喜愛以梵蒂岡內幕為小說題材,其中《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及《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更是大賣之作,令他名利雙收之餘又令讀者對天主教會的內部情況添了不少興趣。只是,恐怕連這位對教會有認識又想像力豐富的作家也沒有想過教宗居然可以自行辭職,引發一波又一波的震盪、變遷以至權力鬥爭。也許,本篤十六世辭職的事可以成為他下一部小說的題材。
Dan Brown或其他作家會不會拿教宗辭職作為題材可能要幾年後才知道,但本篤十六世這個驚人的決定不但殺整個天主教會高層及12億信徒一個措手不及,也令其他人關注天主教會這個歷史悠久、影響力遍全球的組織將往何處去,將會出現甚麼改變。
德國《明鏡》雜誌(Der Spiegel)最近就刊登了專題報道,詳細分析本篤十六世突然辭職的意義與影響,又介紹了一些可能的接班人。文章可讀性非常高,不管是信徒還是非信徒都值得花點時間讀一讀。
根據《明鏡》分析,本篤十六世破天荒辭職既帶來改革的機遇也伏下加劇權鬥的危機。誰都知道,天主教會很多規條與做法都被很多人包括部份信徒批為過時、僵化以至不合理,例如規限女性在教會建制內的位置不讓她們主持彌撒或出任主教,例如在避孕及愛滋病問題上立場僵化,例如在同性戀及其他道德問題上鐵板一塊不願寬容等。教會之所以持守一些被視為不合時宜的規條當然跟教義有關,但要堅守代代相傳的傳統也是重要原因。這一回本篤十六世自動放棄教宗之位不但反常,更一舉把幾百年的傳統規例打破。當教宗之位的意義及神秘面紗也可以隨着個人的選擇及決定而改變時,其他傳統規範顯然同樣有斟酌的餘地。
另一方面,本篤十六世已年屆85歲,單單清理近期教會的各項醜聞已筋疲力盡,不可能有餘力再進一步解決其他深層次矛盾。換上新教宗也許可以為教會添上活力與新動力,令它能積極面對因全球化及信徒流失衍生的種種挑戰。
改革只是一方面,麻煩或權鬥的可能性同樣不能排除。要知道幾百年來教會都沒有出現過一位前教宗,假若新選出的教宗在處理某些難題時引發爭議,又或受到部份高層批評,這些反對派便大有可能把退位的本篤抬出來,甚至只需要引述一下他的話,就能令新教宗坐立不安,尷尬不已。是改革還是權鬥,任何人都說不準。
(原文可在Spiegel Online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