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該停一停步了 - 王肇之

香港也該停一停步了 - 王肇之

新加坡政府期望增加新移民以保持經濟動力,遭遇示威反對,《蘋果日報》有標題指出:「新一代坡人,想停步追夢」。
停步追夢的意義,很多香港人不明白。香港大部份人活在賽跑當中,看見「停步」就發慌,以為一旦停步,別人就從後趕上。香港人害怕上海趕上、害怕深圳趕上,所以拚命在跑,甚至不辨方向去跑。香港人沒有發現,在舊有的發展模式裏,我們早就跑到終點了。
左丁山先生撰文慶幸旺角不再MK,見證香港由物質貧乏的年代,走到物質過剩的新階段。今天香港不再缺水,住籠屋不再是常態,幾兄弟姊妹搶食月餅不再是新一代人普遍的集體回憶。在今天,我們舉目四望是國際名牌商店,還有挽着名牌手袋的年輕人,路上隨處可見的勞斯萊斯。這是香港以賺錢為上,不惜一切代價的發展模式換來的。但今非昔比,香港還需要不惜一切,換取我們已經過剩的物質嗎?
香港變了,那個普遍貧窮的年代結束了。香港不再爛命一條,香港今天身嬌肉貴。我們有甚麼必要動不動砸掉一條彌敦道,拆去一條波鞋街,毀了一座瓊華中心來開金舖、藥房,只為了多賺幾個銅板?昨天香港是拆掉讓人不愉快的旺角,換取必要的生活;今天香港是拆掉讓人充滿回憶的旺角,換取多餘的物質。這樣的交易,是香港人就該一眼看得出不化算。
舊發展模式無法適應新時代了,正如新加坡的年輕人也沒有興趣跟外來廉價勞工拚死拚命,去拚所謂的新加坡經濟。物質過剩的社會需要別的發展。譬如說社會公義的發展。例如我們會思考一片土地的意義,思考腳下的土地應該屬於誰,探討身處的空間應該如何使用。又例如我們會思考這個社會應有的前路,詢問為甚麼有些人在富裕的社會中依然貧窮。再例如我們會反省自己的身份認同,決定接納些怎樣的人,拒絕怎樣的行為。到頭來,我們都要學會在徒勞無功的營營役役中停步,尋找真我,在生存之上,找尋生存的意義。
這一下停步是昇華。香港該像千帆過盡的大富人家,尋一處幽靜,思考自身的意義。這時候有一群暴發戶在旁邊尖聲怪叫:「看吧!我快比你有錢了,我快要追過你了,看你怕了吧?」怕甚麼?香港歷劫千萬,漸入悟境,那些過眼雲煙,不要稀罕。

王肇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