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獵人 呻科研受制<br>頂尖人才流失 港恐難抗疫

禽流感獵人 呻科研受制
頂尖人才流失 港恐難抗疫

【本報訊】03年本港爆發世紀疫症沙士,全靠科研人員不眠不休追尋病毒才能控制疫情。全球率先發現沙士冠狀病毒存在於果子狸的「禽流感獵人」管軼表示,過去10年政府的科研經費撥款仍很少,新加坡的科研資源較本港多兩至三倍,香港失去對頂尖科學家的吸引力,恐難抗疫。「若情況不改善,我擔心人才會繼續流失」。
記者:陳沛冰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曾協助港府對抗多場「戰疫」,包括97年導致6人死亡的禽流感爆發。03年他發現深圳東門市場的果子狸,帶有沙士冠狀病毒後,兩度上書中央政府促關閉野味市場。

管軼指新加坡的科研資源較本港多兩至三倍,其團隊已有三人轉往當地發展。

人才轉往新加坡發展

獲美國《時代》雜誌封為「禽流感獵人」的管軼表示,沙士初期他多次到廣州收集樣本做研究,當時向港府申請研究經費需時很久,故他通過其博士後課程導師、國際流感權威Rebort Webster,向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疾病研究院(NIAID)申請研究經費。他早上向NIAID發出緊急電郵,說明廣州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需急切進行研究,下午大筆經費便存入其戶口。
他說,沙士爆發後港府撥出的科研經費仍很少,新加坡的科研資源較本港多兩至三倍,生物科技發展較快,實驗室設施較先進。近年本港生活成本上升,令人難負擔,加上樓價高企,他作為大學教授也感到供樓有壓力。
管軼坦言其工作環境也有人事及政治問題,在種種因素下,近年他的團隊已有三人轉到新加坡工作。其中一人加入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研究院任新發傳染病科副教授。「若情況不改善,我擔心人才會繼續流失」。
沙士後不少抗疫功臣獲政府嘉獎,但管軼並不在名單之列。他坦言,「不會說讚揚是不重要的,但別人怎樣表揚你是一回事,更重要是我及我的團隊對這個世界有貢獻,真正做了一些事改變世界,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安全」。

內地經費也比香港多

沙士期間負責病毒分析的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裴偉士(JSM Peiris)表示,本港科研經費只佔國民生產總值0.7%,遠較鄰近地方如台灣的2%至3%及內地的2%至5%少。裴又指,港大發現中華菊頭蝠帶有沙士冠狀病毒,但現時本港沒有實驗室能安置蝙蝠進行實驗;若有設備可進行更多研究,了解病毒在蝙蝠體內的演變。
近年公營醫療體系流失不少人才,包括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他曾在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受訓。

03年沙士令全城恐慌。

沙士疫變10年

沙士疫潮事過境遷已10年,當年的傷痛可能仍未能磨滅,當事人可和讀者分享自己歷劫餘生的經驗,歡迎電郵至本報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