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媒體報道,1月份至今,中國部份城市自行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門檻,樓市調控重臨憂慮隨即升溫,由於住房公積金主要貸款對象為一般打工仔,且措施不牽涉貸款利率調整,相信當局用意只是減低用家的入市恐慌情緒,對樓市整體影響不大。不過,觀乎內房股昨日的顯著下瀉,估計打壓樓市實招一日未出,任何大大小小的政策消息,均會對投資者構成心理壓力,因此內房股的震盪餘波仍未了。
住房公積金是內地主要企業的僱員福利之一,僱員及企業定時上繳不多於5%的工資,界定金額年期及限制後,打工仔便可以低息貸款買樓。因此,選擇以相關公積金貸款置業者以普遍百姓為主,且據統計超過一半的資金均投放在首套房,反映剛性需求佔絕多數。
內房股陰霾未除
值得留意的是,住房公積金的調整向來由地方政府主導,而自去年底至本月初,有約30個城市不斷傳來鬆綁的消息,帶來上車誘因之餘,期內樓市大回暖,剛性需求的入市步伐急速加快,去年多個城市住房公積金批出的貸款額度,亦因而創出新高。有分析估計,是次地方率先出招,是基於僱員對公積金貸款需求已達一定壓力,當局是因應情況而作出調節,並非中央的調控手段之一。雖然目前仍難言是中央出招先兆,但當局已開始關注樓房熱卻是不爭事實。
事實上,昨除傳出昆山、東莞及金華等城市上調住房公積金申請限制外,南寧同時唱反調傳出調高貸款上限的放寬措施,但單看二、三線內房的動輒半成的下瀉幅度,已反映投資者傾向相信調控快來。因此實招一日未出,內房股陰霾難以消除。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