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日本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作品。他首部在報紙連載的小說《美麗!》,塵封86年後被重新發現,比之前公認為他的最早連載小說《海之火祭》,還早四個月發表。
《美麗!》約8,000字長,屬短篇小說,1927年4月至5月分四期在《福岡日日新聞》(現《西日本新聞》)刊登,但之後被遺忘,沒收進川端作品全集和年譜。福岡市文學館一名研究人員,幾年前整理《福岡日日新聞》連載小說列表時,赫然發現有未見過的川端作品。立教大學文學教授石川巧調查後,川端康成紀念會已確認這是他的首部報紙連載小說,並決定為此重新編寫川端作品年譜。
《美麗!》這個故事,由一個工廠企業家父親的視角出發,講述他的殘疾兒和另一腿部殘疾少女之間的交往和死亡。川端當時27歲,剛發表《伊豆舞孃》這代表作,《美麗!》延續了《伊豆舞孃》對弱勢社群的同情,還表達了川端一生追求的「無垢之美」。
含煤氣管自殺終年73歲
《伊豆舞孃》隱含川端20歲到伊豆之旅被一名年輕歌女沉住的影子,這次經歷讓他感受到女性代表了美。石川認為《美麗!》對研究川端唯美意識的形成很重要,封塵多年是「川端本人刻意隱瞞」,但要進一步研究箇中原因。
川端康成1899年生於大阪,1920年入文壇成「新感覺派」旗手,主張以「新的感覺」去感受生活和世事,表現自我,名作有多次拍成影視作品的《伊豆舞孃》、《雪國》、《千羽鶴》和《古都》等。他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知道時第一個感覺是要匿藏。
1972年4月16日,一個震驚日本列島和世界文壇的消息宣揚開來:川端在工作室含煤氣管自殺了,終年73歲。有人說,他自殺,也因為唯美。他寫作至高齡,為美奔波到老,覺得「死是最高的藝術,死就是生」。
共同社/新華網/《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