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新年前,中國股份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出現近期罕見的大戶走資情況,反映資金輕微流出中資股,令看好蛇年A股行情的投資者大跌眼鏡,拖累A股於蛇年首個交易日以黑盤報收,其中滬綜指高開後倒跌0.5%收市。中資股失去熱錢流入的光環,大行亦紛紛預測中港股市將步入調整,態度轉趨審慎。
記者:林靜
麥格理按EPFR提供數據發表資金流向報告,指中國股票ETF突然錄得自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以來的首次走資,拖累整體吸資額為去年10月中以來最低。雖然麥格理將巨額吸資情況大放緩歸究於新春因素,並傾向相信熱錢正流入動力未減退,但數據已顯示吸資情況自去年11月中至今已逐步放緩。
大戶淨贖回近億元
其中,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在上周淨贖回1,170萬美元(約9,126萬港元)中國股票ETF,倘以佔資產淨值(NAV)比例計,機構投資者每周淨買入包括ETF在內的中國股票基金的資金比例,已由去年12月初的逾4%,大降至目前不足0.1%的水平,即使未見爆發走資潮,亦反映大戶投資中資股的情緒有冷卻迹象。事實上,A50中國(2823)已發行基金單位已連續五個交易日沒有錄得增發;美國上市的安碩富時新華25 ETF(FXI)的已發行基金單位,更由2月初的高峯累減約2.3%。
資金卻步,高盛日前率先大叫調整,直指內地對樓市升溫重新警覺,加上地方基建發展與地方債問題的矛盾,估計當局或出招應對,短線港股或見回調,至於環球股市方面,未來三個月的評級亦由「增持」下調至「中性」,反映高盛現階段對環球股市未予看好。但該行補充,大市全年仍有上升空間,中長線投資者可趁每次大調整吸納,看好金融及醫療相關股份。
另一大行花旗亦似乎對調整市作出預備,昨日亦發表升市調整的統計報告,指1984年後,港股共有64次逾5%的調整,意味平均每5.3個月便有一次調整,機會率較一般投資者想像的高,而且每次殺傷力均強。
不過,港股調整平均只需要38天便可反彈至調整前高位水平,倘投資者高位沽貨及撈底時機均遲五個交易日,則平均已跑輸大市24%;相反,出貨及撈底時機準確,則可於投資者平均跑贏大市35%,令回報差之千里。
A股挫 拖累港股倒跌
大市方面,與龍年首個交易日一樣,內地股市昨在蛇年復市時再失紅盤,滬綜指昨高開9點後反覆,收市倒跌0.5%,報2421點,惟出現50天線升穿250天線的黃金交叉;深成指更挫1.9%。
A股走弱,港股動力因而欠奉,恒指昨高開32點不久即倒跌,全日報23381點,跌62點或0.3%;H指則報11735點,跌0.9%或109點,全日主板成交額繼續低迷,僅錄513億元,當中沽空額佔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