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軍機上月在東海上空近距離接觸,隨時擦槍走火。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殲-10雖有「F-15剋星之稱」,近戰力佔優,實際對戰未必佔上風。
黃東表示,1980年代開始發展的殲-10,是針對F-15、F-16和蘇-27等60年代的上一代戰機而開發,大力加強超音速機動性,又引入複合材料和短距起飛等歐式戰機科技,橫向盤旋的機動性確比F-15J強,垂直機動性不及F-15J,但近距離空戰綜合戰鬥力,還是殲-10佔優。
他表示,殲-10和F-15J當日近距離接觸,如開戰殲-10在機動性會有優勢,但這不是分勝負唯一因素,因為日本已分批為F-15J的設備和軟件升級,當中雷達是比殲-10先進,拉近兩戰機戰鬥力差距,而機師質素和何方戰機先佔據有利位置,跟戰機性能同樣重要。
黃東又表示,如果中日全面開戰,中國空軍有戰機數量上優勢,戰機性能領先日本大部份戰機,不過現代戰場信息制勝,其中預警機有助掌握戰場形勢,「一架可抵幾十架戰機」,日本有18架預警機,中國則只有8架,全面空戰中國未可言必勝。同樣,中國海軍最強的是潛艇水下兵力,但日本海上自衞隊的反潛能力「世界數一數二」,正好剋制解放軍最強一點。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