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汽車生產商吉利(175),其母公司浙江吉利,近年密密進行海外收購,囊中物包括富豪汽車、英國「黑色的士」生產商錳銅等,惟收購過後仍未見實際合作,更未有如市場預期般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吉利副總裁戴陽強調,集團現時首要工作是技術轉移,現時不是研究注入資產的好時機。
記者:鄭柏齡
吉利母公司手持富豪汽車、英國錳銅、澳洲波箱生產商等優質資產,吉利副總裁(國際業務)戴陽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強調,「目前不是談注入資產的時候,我們首要任務是掌握技術,提高自己(技術水平)。」
被質疑瓣數多難管理
外間批評吉利收購大牌子後,無甚進展,既欠實際合作,亦不談注入資產,戴陽反駁,吉利早已受惠收購。「1月份吉利銷售創歷史新高,已是市場對吉利有信心的證明。」他表示,「我們掌握了生產技術,汽車安全性、穩定性等明顯提高,所以車賣得好。」不過,他無透露現時吉利掌握了那些先進技術。
事實上,不少港人對吉利的認識,或源自以吉利發展為藍本的電視劇《歲月風雲》。但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2010年以140億元天價購入富豪汽車(Volvo),吉利才首次得到全球車企關注。
今年2月,集團再斥資1.36億全面收購英國標誌性交通工具「黑色的士」生產商錳銅;香港上市部份,則斥資約6億元,成立合資公司研發電動車。兩企動作頻頻,漸漸亦有分析員產生另一個疑問,便是擔心管理層是否應付得來。
有中資分析員說︰「咁多瓣做得邊瓣?(吉利主席)李書福有無咁多時間,去管理咁多間公司?」該分析員直言,吉利收購「黑的」的最終目標不明,即使作價不算貴,但實際得益不多,質疑收購是否合理。
購錳銅產生協同效應
公司年報披露,吉利管理層大部份身兼多職。除李書福身兼浙江吉利董事長外;執董李東輝兼任吉利英國董事長(負責錳銅)及富豪汽車環球董事;另一名執董趙福全,則兼任母公司副總裁(技術研發)、研究院院長等重要職位。
對此,戴陽強調集團非「一人公司」,不擔心母公司收購頻密,影響正常運作。「吉利不是只有李總(李書福)一個人,我們有一個完整管理團隊。」他批評分析員「根本不了解吉利、根本不了解汽車行業」。
戴陽更補充,母公司收購英國錳銅,目的為產生協同效應,為吉利提供先進生產技術,「收購不是為了打入英國市場,對我們來說,英國市場太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