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航行】
殖民地時代飛行是洋人玩意,華人學駕駛飛機,多是跨國機構任職的員工。逾50年歷史的香港飛行總會(HKAC),今天仍散發殖民時代香江歲月華洋共處的風味,無論小酒吧抑或餐廳,皆洋溢懷舊濃情。
甫跨過HKAC大門,先迎來的是小酒吧「Aero Bar」,木地板配上昏黃燈光,白枱布襯寬敞藤椅,空氣中散發淡淡慵懶的氣息,牆壁陳列了會所在不同年代的舊照片及飛機模型。
記者瞥見小酒吧掛着的小黑板用粉筆寫上的今日精選,主食為燒牛扒三文治,飲料居然是清補涼或淮山杞子燉水鴨湯,中西美食共冶一爐的革命性配搭,絕無僅有。
中西美食革命性配搭
酒吧枱前端掛着一個小銅鐘,葉迪奇解釋,傳統每名獲教官核准、有資格單獨飛行的學員,便可進行稱為「first solo」的處女航,按例會搖響銅鐘,通報全場,宴請大家「飲杯嘢食啲嘢」。忽然想起電影《玻璃之城》的一幕,舒淇獲處女航資格可駕駛小型飛機後,便興奮敲響銅鐘,等待黎明「一齊飛」的片段,原來與真實世界一致。
穿過小酒吧沿着小路便連接會所餐廳,同樣是木地板白枱布,天花板吊着老式水晶燈,令人聯想起大學校園的高桌晚宴。
談起會所的首選菜式,葉迪奇即琅琅上口,英式炸魚薯條、焗豬扒飯最多捧場客,咖喱亦很地道,會所供應洋餐為主,因後來學飛的華人越來越多,餐廳開始推出中菜,蒸飯小炒一應俱全,「燉湯補品都有,相當唔錯㗎」。
記者點了一客炸魚薯條,不久侍應便奉上如「洗面盤」般份量龐大的主菜,足夠兩人共享,吃着吃着,不期然勾起昔日難得一嚐地道「豉油」西餐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