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底行動乃荒唐創意 - 勇先

橋底行動乃荒唐創意 - 勇先

早陣子由陳婉嫻和胡恩威等發起的「天橋底行動」,為覓地而發慌的政府獻計:他們認為既然香港有近二千條行車和行人天橋,而橋底多數閒着不用,倒不如用作建臨時房屋,興建一些通常用於災後臨時搭建的板房,以解決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居然讚有創意值得考慮!橋下建屋都叫有創意?這猶如盛讚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其實都好有創意和情趣一樣,荒唐兼無知。
「天橋底行動」構思如何善用橋底空間,立意值得肯定。始終香港地少人多,善用空間,都符合民情。只是想到將這些環境欠佳、城市裏最「下欄」的地方,用作解決低下階層的住屋需要,其實真係好刻薄。特別當聽到「嫻姐」還力sell橋底如何旺中帶靜,更極言比城市花園靜「十萬倍」,就更叫人吃驚。
這些獲張炳良嘉許的「創新」建議,其實只要你夠賤,大家都可以想到──香港不是有過百萬活在貧窮線以下、吃不飽的市民嗎?何妨號召收集全港食肆或家庭的廚餘,再轉贈餵飽他們,以香港人浪費食物的情況來看,相信足以令窮人吃得營養過剩……但無人夠膽當真提倡以此幫助窮人,皆因若是有心幫助,便應該叫富人節約食物再分給草根階層,而不是叫窮人食「垃圾」;同樣,倡議在橋底建屋,無疑是變相鼓勵發展貧民窟,挑戰貧窮人居住的底線。政府連這麼刻薄的建議都贊同,是因為政府真的沒能力解決廣大市民房屋問題,迫使連這屎橋也要考慮嗎?當然不是!
看看市建局這個仗着公帑成立的半官方組織,掛着重建社區的幌子,有份重建的項目不計其數,但它所興建的,絕大部份都是上萬元一呎的住宅。
就算將整個香港的舊區交給市建局重建,所建成的單位都只會是保值的投資工具,而不會對解決草根階層的居住問題有絲毫幫助。當你看到市建局可以一個接着一個推出新項目,同時政府亦年年賣地賣得多到庫房水浸時,他們居然夠膽說沒有地方為草根階層興建住屋?還夠膽讚天橋底建屋這些一等「屎橋」有創意?
除了一個「嘟」字,我們還可以說甚麼呢?

勇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