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佔領中環的提議開始受到關注,繼梁家傑之後,李鵬飛和長毛都表示支持,而作為泛民大黨的民主黨,主席劉慧卿還在為五區公投的爭議和本版同文打筆仗。
五區公投及政改談判之是非,各有各的立場和說法,事情既然發生了,不可能重頭來過,歷史經驗固然需要總結,但如爭議一時不能解決,何況將問題先「掛」起來,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事?
因為五區公投和政改談判的爭議,影響泛民團結,影響當前急務,誰最樂見?當然是中共和建制派。當年分裂已經錯了,今日還要為當年分裂而繼續分裂,甚至永遠分裂下去,誰最蠢?當然是泛民各黨派。從政的人永遠都是功利主義者,這不是指個人功利,而是全民共同的功利,算賬算到底,是算民眾的輸贏,民眾輸了,泛民能贏嗎?反之,民眾贏了,泛民也自然贏。
戴耀廷的方案是目前為止最好的方案,一方面可行,動員一萬人不會困難,另一方面也有效,癱瘓了中環,震動北京,震動國際,諒梁振英也要「跪低」。至於做這件事的政治後果,那就讓我們大家來承擔好了。你想爭民主,你又不想付代價,天底下沒有這等好事,而如果有一萬人站出來(筆者相信不只一萬),人人被判有罪,那也成了世界歷史上的大事。有份做這件大事,等於我們參與了歷史,何樂而不為?
對於雙普選的安排,梁振英施施然不動如山,如果泛民也施施然,豈不是與梁振英裏應外合?那要置香港人的福祉於何地?梁振英不急,泛民應該急,要對付梁的不急,只有訴諸行動,彼此「別過苗頭」,你不急我就要逼你急起來,不但要逼你急,還要逼你讓步,逼你服從民眾的意志。
比起佔領中環這件事,泛民過往的爭議,實在算不得甚麼。逼得中共和特區政府回應雙普選,不是比計較五區公投的是非更有意思嗎?
民主黨要放下泛民領導角色這個包袱,從前有司徒華、李柱銘,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大旗,時移世易,民主黨的領袖角色淡化了,就應該接受淡化的角色,不必事事由民主黨提議領導,別的黨派甚至個人提議的行動方案,只要方向正確,策略高明,民主黨為甚麼不能作為泛民一員熱心作出回應,並腳踏實地參與?
梁家傑說他們正在籌組一個新的平台,並提議以鄭宇碩為召集人,筆者十分贊同這個安排。這個新的平台,是泛民重新團結的契機,而策動佔領中環的行動,更可以是這個新平台的初試啼聲之作。
香港市民在反洗腦教育一役表現出充分的自我解放意識,說到底,是民主運動催生了民主黨派,而不是反過來,由民主黨派催生民主運動,因此在民主運動的關鍵時刻,如果民主黨派表現遲鈍、顢頇、無所作為,那最終被歷史拋棄的,會是那些只圖一黨私利、不圖人民福祉的黨。筆者對民主黨中大量為香港民主獻身幾十年的老戰士懷抱充分的敬意,但對政治領袖來說,最重要的不一定是獻身精神,而是政治智慧和政治承擔。
顧鴻飛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