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大城小販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大城小販 - 盧先亞

新春期間,有晚差點就打破自己一向謝絕消夜的習慣,其時已準備動身往深水埗「掃街」,這是小時候光顧街邊小食車仔檔的行動代號,當時物質條件有限,將省下來的零用錢買嘢食已可以樂上半天。而街邊檔的款式既多,且價廉物「美」,以細路嘅標準,就係香口煎炸,或者重手濃味。其實這些過往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平民小食,今日仍能在那些天價呎租的熟食微舖,又或酒樓的「大特廚」點類別一嚐,惟幾何級跳的價錢和機器量產的風味已是另一回事,至於車仔檔亦早已湮沒在社會的變遷中。

透過傳媒和友輩傳來的相片而知,這個農曆新年,香港好些地方入夜之後,都聚集不少雜貨攤販和熟食車仔檔,盛況猶如趁墟,亦似台灣夜市。久違的氣氛,就算當晚豐富的年菜仍撐着肚子,還是一心想親歷其境,幫襯幾味。可惜的是,出門之際卻收到消息,執法部門已經「做嘢」,進行掃蕩和拘控,攤檔「走鬼」,我也錯過了那久別的重逢。
其實車仔檔也好,小販也好,不但是我成長的一段記憶,也見證了香港的發展歷程。全港第一個小販牌照於1946年由政府簽發,然後一直為普羅大眾提供各類生活所需的商品,及至七十年代初,香港受世界經濟衰退所累,百業蕭條,失業大軍只有轉投小販行列,從業者自是激增。政府為紓緩失業以保社會安定,對小販亦採寬容態度。為有效管理,並於1975將通菜街劃定小販擺賣區,直到今天,女人街而唔係廣東道,先係不少外國旅客熟知的購物熱點。

小販好生意 阻人發達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重拾勢頭,我們經歷了最美好的時代,且漸以國際都市自居,惟繁榮進步的表面已容不下那些曾為民生貢獻的小小自營戶。政府除以市容和衞生等種種理由停止發牌,更着意打擊熟食小販,基本上就是趕盡滅絕,如果施予同樣力度,今天的水貨客又點能幸存。當然,我們的官員定會辯稱兩者不能相提並論,而取締熟食小販皆因衞生方面的考慮,我都算食過歐美各大城市唔少嘅街邊檔,尤其係紐約街頭嘅熱狗車,實在叫人回味,但又唔見彭博市長話會影響市容兼食壞人!
實情政府最關心(其實係擔心)嘅係小販復燃,市民另有消費選擇,睇怕啲商場業主,即係啲大地產商同領匯(823),點會唔向政府施壓,講到尾,畀小市民搵啖食咪即係阻佢哋發達囉。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