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近期特別多好戲上演。上個月去了看《雲圖》,講歷史講輪迴,已經被這齣戲深深打動。上星期,我去了看《不老騎士》和《給親愛的你》,又是在黑暗的戲院裏一行眼淚一行鼻涕地欣賞着。朋友經常笑我是戲癡,真的一點也不過份。
不老騎士
論明星效應、論排場,《不老騎士》絕對比不上有高倉健、北野武和田中裕子的《給親愛的你》,《不老騎士》無論是從故事、角色、到拍攝手法,都樸素到不得了。它就像一齣紀錄片一樣,紀錄着台灣十七位平均八十一歲的老人家,在2007年,如何經歷一次一生人難得的壯舉:騎着電單車,用十三天的時間環島一遊,路程全長超過1,100公里。
這班老人,並不是經過千挑萬選、體格壯健的長者,他們只是尋常長者。他們獲選中參與環島遊的原因,只因為他們的高齡。他們當中,有兩人患有癌症、四人要戴助聽器、五人有高血壓、八人有心臟病,大部份人關節退化,要他們長時間消耗體力、集中精神,騎電單車環台灣島一圈,當中的風險,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位伯伯,就因為太累,騎電單車時居然睡着了,結果跌倒擦傷膝蓋。
本來,負責的團體舉辦這次活動,目的是想讓社會明白追夢無年齡限制,長者也能有一番作為。不過,當它變成一齣戲、一部作品給不同觀眾欣賞時,我很相信,每個人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得着。
在戲中,有伯伯說過,「在追求夢想的時候,你會忘記自己幾多歲」。這班年過八十的老人,個個返老還童,人人懷着年輕的心。有人在途中要輸血,有人跌傷骨折,有人要留院觀察,但都阻不了他們環島的決心。就像一位主診醫生所說,老人身上的病痛,他們都可以靠意志力熬過去,但如果堅持要他們半途而廢,他們內心的痛,大概沒有藥物可以治癒。
看着這班老人如何憑意志去完成這件幾乎是不可能的壯舉,很感動,但更讓我感動的是當中每個人的故事。其中一位伯伯,電單車前擺着已過身妻子的遺照,還放着妻子生前喜愛的鮮花。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年輕時幾乎每年都載着妻子一次環島遊,他也曾答應妻子,即使到了八十歲,只要他仍在生,他仍然會載着妻子一齊環島。
可惜,妻子比他早逝,但他不說妻子「離開」或「過身」,而是親暱深情的「她懶得呼吸了」。那是二十一年前的事。自此,墳墓成為伯伯經常流連的地方。在2007那年,伯伯八十一歲,健康一般,但他堅持完成環島行,原因是「我最後載你環島一次,還我這輩子欠你的承諾」。伯伯一臉滄桑、滿是皺紋,但他對亡妻的深情,真的令人動容。
給親愛的你
一樣是夫妻情深,一樣是妻子先走一步,《給親愛的你》就像高倉健那股含蓄細膩卻餘音不盡的氣質。故事描述高倉健飾演的監獄官,他的妻子去世後,留給他兩封信。一封是告訴丈夫,她的心願是希望自己的骨灰能撒入家鄉的大海中,另一封則放在她家鄉的郵局內,務請丈夫在十日內要取回。
在電影內,高倉健和他的妻子雖然年紀有點差距,但不減兩人的愛情。妻子的離去,對他打擊很大。而妻子留給他的遺書,倒令他有點懊惱,不明白為甚麼妻子會將一些說話留在死後才對他說。
結果,高倉健放下工作,千里迢迢去妻子的家鄉長崎縣。他帶着亡妻的骨灰,駕着旅行車,就像他載着妻子去完成她的心願一樣。在途中,他們重遊故地,在路上,高倉健碰到不同的人,也經歷不同的故事。幾經艱難,他最終租船出海,將亡妻骨灰撒於大海。
整齣戲淡淡而情深,很配合高倉健那木訥內斂的形象。高潮大概是當他終於看到亡妻的第二封信,竟然只寫着再見。原來,亡妻因為深愛丈夫,她故意安排在自己身後,為丈夫製造一段旅程,用意就是希望他明白人生路是要繼續走下去,希望他別停滯於亡妻之痛。這份心意,誰能不鼻酸?
兩個人相愛,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戀人生前的一句說話,有時似有還無,但原來在不知不覺間,已深深種植在另一半的心裏。也因為一句話,足可以對另一半的生活、以至他未來的一些決定,帶來關鍵性的改變。生命當有結束的時候,但若兩個人心靈契合,卻真的可以超越死亡。
其實,也曾經有一個人向我媽媽說了一句話。稍後,我會和媽媽一起到日本旅行,也是為了兌現他的這句話。這趟旅程,讓我們完成之後,再和大家分享。
作者:陳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