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時亨先生是香港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從政前,在金融界叱吒多年,在一次偶然的身體檢查中,驗出患有腦血管畸形症,只好提早退休。腦血管畸形亦稱血管瘤,是先天性腦血管發育異常,多見於男性青少年,部分病人以腦癇為首發症狀,但馬先生的腦血管症狀出現時已經五、六十歲。我對醫學只是一個興趣,僅僅在與讀者的幾千封書信來往中積累了一點經驗,馬先生的症狀在中年後才被發現,這中間就隱伏了一條必然的規則:馬先生從前一定是一位美食家──美食當前從不虧待自己之專家。在訪問的時候,馬先生也肯定了這一點,聽說他從前還有一個暱稱叫「肥馬」,現在他已經苗條了很多,而且在訪問中一再拍自己的肚子,說「肚腩沒有了!」
我還是同一個觀點:所謂先天性的疾病,好比半世紀以前日本人留下的炸彈,如果沒有外在的條件,深埋在泥土中的「先天性」炸彈是不會被引爆的,換了人的身體,引爆先天性炸彈的大都是不當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同一集中我還訪問了一個不平凡的家庭。美少年小桐接受訪問的時候只有14歲,他兩歲已經識字,認得又快又多,IQ高到130,媽媽是博士,爸爸是IT高人,父母正想安排他接受資優教育,想不到當小桐升上小學後,發現孩子竟然有寫字障礙症。這一家人怎麼走出陰霾,讓小桐從新上路?
今天在有線電視娛樂台的「嚴浩偏方」中講和腦有關的問題,我會示範椰子油食法、蒸雜糧、撞牆法、和紅酒浸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