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辣妹與潮州辣蟹 - 葉政淳

潮州辣妹與潮州辣蟹 - 葉政淳

最初聽見潮州辣妹這個綽號時,心想不知是否與潮州辣蟹有甚麼關係。在下孤陋寡聞,有眼不識荊山玉,原來是臭名……Oh sorry !是近來聲名鵲起的「愛護香港力量」陳淨心小姐。
碰巧是西方情人節的大年初五晚,香港電台的《議事論事》上演了一場火爆戲碼,社民連議員、學民思潮黃之鋒、「我哋係香港人」陳梓進、自由黨劉健儀、民建聯蔣麗芸,以及成為當晚焦點一夜間紅透網絡的愛港力陳淨心。此等陣容,真有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高手過招,激戰連場。
初見陳小姐上電視,黑髮齊蔭,粗框眼鏡,才驚覺其綽號與潮州辣蟹只有一字之差,並非偶然,其真人原來確有幾份似「蟹」。西方人有所謂「撲克臉」,意指玩撲克的人不管手上拿牌好壞,均面無表情,猶如撲克中的Jack、Queen、King,形容人喜怒不形於色,擅於收藏情感。這個詞是英語的舶來品,無所謂褒貶,比較中性。廣東話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但就情感色彩強烈而傳神,叫「蟹口蟹臉」。蟹的外殼堅硬,比喻一個人的臉皮厚硬。蟹字亦可用來形容人的面色,配合煮蟹三部曲,有着三重變化;未煮熟的蟹殼鐵青色,有如一個因驚惶失措而鐵青着臉的人。煮熟了的蟹柿紅色,好比人因害羞或憤怒而漲紅了臉。最後蟹因腐壞而變成紫紫黑黑的屍斑色。陳小姐在節目剛開始時未進入狀態,蹺着二郎腿,雙手交叠輕放在腿上,緊抿着唇,怯生生的,儼如一個大家閨秀。轉入節目中段,連番舌戰,口沫橫飛,變得臉紅耳赤。最後淨心師太卻因為連主持方丈也開罪,結果寡不敵眾,節節敗退。那張黑起的臉,以類比的文學比喻,正是像臭掉的蟹,亦即是港女常見令人聞風喪膽的「臭蟹臉」。

新春大吉,港人愛財,最愛對人講恭喜發財。很多人愛炒賣投機賺錢,但不論炒樓炒股炒iPhone,抑或做實業生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禁忌意象,那就是「蟹」。因為「蟹貨」指被鹹水草五花大綁的大閘蟹,動彈不得,引申為貨品滯銷。以及每逢電視播出有鄭少秋出演的劇集,股市就會急挫的「丁蟹效應」。蟹字這對於商界來說是大不吉利的說話。試想想要是股民、投資者、生意人甫扭開電視,就看見一副蟹臉,破口大罵:「嘟!新年流流找這種蟹口蟹面的人做節目,有冇搞嘟錯?」因此引發信心危機損害了經濟,誰來負責?難怪代表商界的劉健儀,對打橫行的淨心師太露出不以為然的樣子。
最後,上文那個「嘟」是最新的潮流用語,不是編輯先生的手民之誤,也不是我寫粗口,《蘋果日報》最尊重言論自由,信我。

葉政淳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