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假期,由於內地遊客魚貫湧港,鬧市街頭、各大商場、寺廟均見人頭湧湧,表面看似乎是繁華一片,但對於不少市民而言,這幾天卻稱得上是樂中帶苦。
作為一個升斗市民,想趁假日帶自己的孩子到海洋公園玩一玩?對不起,入場人數太多了,已停止售票。想趁新正頭到黃大仙祠、車公廟祈福?請隨便,如果有本事逼進去的話。再退而求其次,想與家人結伴到商場逛一逛?建議少喝水,因為若是女性的話,如廁的人龍短則十人,長則是二、三十人以上,等上二十多分鐘已是最保守估計,因此,為免耽誤時間,還是能忍則忍,不能忍也須忍。
這個如廁的譏諷,絕非空口講白話,而是出自筆者這一個居於沙田區逾二十年的沙田友之口。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由於出外拜年的交通需要,先後數次經過沙田新城市廣場,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廣場近來向錢看,引入一大批奢侈品牌,這個位於東鐵沿線的沙田友基地早已變成自由行基地。然而,商場人數猛增,但配套卻看不出有大幅度的改善,每逢假日,洗手間外大排長龍的畫面隨處可見,這情況在剛過去的農曆年假期尤其嚴重,若然人有三急頂不住,就真的不知怎辦了。
如今,香港的接待能力已顯然出現飽和,雖有左報社評打出了增建景點、擴大容量、疏通流量的觀點,但上述措施絕非一時三刻能做到,根本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嚴格而言更是完全不着邊際的建議。
刻薄一點說,海洋公園我們可以不去,黃大仙祠我們也可以不去,但逛商場只是普羅市民一項基本的娛樂,而逛街途中如廁更只是生理需求。
不受控制且持續增加的自由行,現在影響的已不單是港人的生活質素,而是港人的基本需求及權利,早前奶粉荒已是一例,今次本文所提到的廁所荒也是冰山一角的例子,誇張一點說,自由行已令香江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的確,只有即時收緊自由行政策,取消一簽多行,港人的生活才有望恢復正常。
黃子良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