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瑪麗醫院言語治療師方思行形容,不能說話屬隱形殘疾,但往往容易被忽略。他指不少中風病人康復後,不但喪失四肢活動能力,連語言能力也失去,無法與人溝通,因感到徬徨無助,常會情緒低落,也不願出外,但接受言語治療可改善他們的生活。
方舉例,他曾協助一名80多歲的嚴重中風病人改善吞嚥能力,終可恢復自行進食能力,令生活質素提升。
本港現時約有600至700名言語治療師,多數在公立醫院工作。他回想當初選擇修讀這科,是因為喜歡從事與人溝通的工作,在數年臨床治療經驗中,他最難忘一名求診時僅兩歲的女童,她與父母均患有先天聽障,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後,轉介言語治療跟進。
他說,女童雖然錯過了正常兒童在1歲開始發展語言的階段,但經各種評估、遊戲及互動訓練後,成功克服讀唇及看口形等習慣,並重新掌握言語能力。現時她已近9歲,並重返主流學校讀書。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