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對待與梁振英的敵我矛盾 - 楊繼昌

認真對待與梁振英的敵我矛盾 - 楊繼昌

小人當道,凡事不吉。梁振英狀告傳媒誹謗,進一步威脅香港的新聞和言論自由,倒梁運動理應進一步升級。然而,市民卻見到民主黨和公民黨早前應梁振英的邀請共晉早餐,此舉站在泛民的立場而言,可真是莫名其妙。
從政治倫理上講,泛民已經在議會提出不信任和彈劾議案,而且在過程中,一再申明梁振英誠信破產,已經沒有資格繼續掌權。此一結論,不會因不信任或彈劾議案被否決而改變。那麼泛民兩大政黨,為何要向一個已被自己定性為沒有資格,甚至是不合法地身在其位的人,要求他令政府幹這樣那樣呢?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還好聲好氣問梁振英有沒有當泛民是「敵我矛盾」。請問民主黨想要一個怎樣的答案?他說沒有,但你一早已認定他是大話精,你還要信嗎?如果他說「是啊,你是我的敵人」,那你又可以拿他怎樣?你跟他溝通,不會得到任何泛民想要的成果,卻變相認受他領導政府的角色,而梁振英更可以藉此表演對泛民釋出善意。我斷言他在日後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面對兩黨的質詢,一定拿那兩次早餐來大造文章。
我想泛民要破除一種迷思,就是一味怕得失所謂理性的選民,又或是顧忌「政治」說得太多,所以要平衡一下轉去講講民生。我相信真正理性的選民,他們對泛民的衡功量值,不在於跟民建聯鬥多「成功爭取」,而在於對原則的堅持和價值的守護。如果即將公佈的預算案,再次全城派錢,支持的民意肯定佔多數,難道泛民要加入歌功頌德,稱讚梁振英「適度有為」?

其實泛民可以簡單向市民說明,正正因為倒梁力量激烈,梁振英為求自保才被迫妥協。現在只有反政府的力量龐大,才能限制政府的行止在情理之內。是政治的壓力,才有民生的些許改善。泛民必須反覆向選民說明這一點,而非高呼CY「新年快落台」之後,又要扮演「理性」,跟這個香港核心價值的大敵溝通一番。
其實提出彈劾的一刻,泛民與梁振英已經是敵我矛盾,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連彈劾議案都遭到否決,即表示制度內所有程序也無法伸張公義,泛民就應該着手制度以外的手段,來達成彈劾的初衷,也就是在議會內謀求全面癱瘓政府,在街頭則組織群眾。有心不怕遲,財政預算案大可以是下一個泛民向梁振英宣戰的戰場。泛民不但要提出,將梁振英整個政治任命班子,包括梁振英自己在內,逐個以議案將他們的支薪剔出來年的政府開支,更加要準備上億條質詢,好讓公眾清清楚楚梁振英當選後所耗用每一毫子公帑的去向。例如用特首辦信紙寫的政協推薦信用了多少公帑?梁振英透過政府新聞處回應他以「私人名義」發出的律師信又所費多少?梁振英遣人到維園給花檔補回富貴竹的差價那程車錢是否也開公數?對敵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希望泛民不要殘忍對待自己的選民。

楊繼昌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