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學術與男女感情關係拉在一起講,不是甚麼新事物。不過,太陽之下無新事,像情趣電影一樣,有些題目無論重複多少遍,仍然有市場。
昨天《蘋果》有篇自家報道,訪問了一位今年情人節打算豪花三千大元「𠱁」情人的學生哥。獅子山學會王弼即時回應說:「政府還要我們幫這種人上車置業?」政治經濟學的問題,今天暫且放在一旁。
情聖孫柏文加入討論:「用三千大元去『𠱁』一個女仔都幾勁。」當然,像孫情聖那樣,身邊沒有一打情人,也有十個八個,每位都要花三千大元,情人節跟財政懸崖沒有分別……所以,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男士付出接近不可能負擔的金額去討好情人,潛台詞就是:「我只可能『𠱁』你一個。」話說回頭,今天打算花好多時間金錢心思的諸位「巴打」,是時候搞清楚求偶和示愛的分別。
拿物質去求偶,是動物行為。在物質基本充裕的現代文明社會,動物式的求偶手段,感覺難免野蠻。人家要是對你沒有意思,打動不了,就是打動不了。假使人家對你還有些少好感,男士花點心思,叫做示愛。雖然這個年頭說男女平等,但大家都知道,人類千萬年來演變下來,有些基本關係,還是不變的。
學師仔阿Jude說:「『𠱁』女仔,0.99美元裝置Whatsapp就可以。」
我不會說自己的學師仔,沒有那種能耐。不過,𠱁女仔,最在行的,還是女性。從人類學角度,女性「𠱁」人,不是用物質,而是透過本能。許多年前有套賀歲片《行運一條龍》,情聖蛋撻王子(周星馳飾演)在劇中講了一句話:「媾女嚟計,兩個字嘅啫:『靚仔』。」
去片: http://bit.ly/12x23tS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