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民企風暴催生出一批以沽空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為目標的獨立研究機構,未來或會集中來港「搵食」。近期多間香港上市公司先後被指出現嚴重會計問題,有市場人士透露,情況已引起不少獨立研究機構注意,或會乘機來港增加沽空搵食。
渾水惹來不少倣傚者
《金融時報》日前引述北京大學會計學教授Paul Gillis報道指,發現到不少獨立研究機構不但留意香港上市公司的潛在會計問題,並已發現如何在會計制度上,更輕易地攻破這些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關會計舞弊的指控很可能增加。有本地行分析員證實,近期接到大量來自投資者的問題,尤其針對機械製造行業的賬目問題。
渾水研究(Muddy Waters)的「先沽空,後唱淡」盈利模式,在加拿大上市公司嘉漢林業身上取得巨大成功,並惹來不少倣傚者,但這些獨立研究機構仍主要針對在美國或加拿大上市的中國公司,其中渾水更從未直接對香港上市公司發動「空襲」,但情況在近期卻似乎有所改變。
中聯重科(1157)早前遭暱名信指其盈利、收入及存貨,與實際數字均有出入,表面上未有「沽空者」現身,但股份沽空比例卻在暱名信公開前,罕有地急增至40%以上,至於發表報告唱淡中金再生(773)、指其誇大市佔率的美資基金Glaucus Research,更自去年4月開始已集中針對首鋼資源(639)、西部水泥(2233)發動「空襲」。
Webb:有權發表意見
現時內地企業已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來源地,翻查資料,目前有721間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佔整體比例接近五成,意味香港近一半上市公司或會成為「空襲」目標。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獨立研究機構存在有助改善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加上沽空存在風險,不存在道德問題,因此有權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