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前線:奇洛李維斯回信:菲林死了?

文化前線:奇洛李維斯回信:菲林死了?

這個話題不新了:數碼年代,是否菲林末路?
紀錄片《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Side by Side)的賣點是,它由奇洛李維斯監製及訪問,他找來的,全是荷李活頂級導演、監製,包括佐治魯卡斯、馬田史高西斯、大衛連治等,陣容強勁。它簡直是近代電影簡史。《星球大戰》導演佐治魯卡斯:「1978年我拍完《星戰》已開始試用數碼拍戲…但當時被人罵我是魔鬼的化身,說我要毀滅電影界。」1999年的《星戰前傳:魅影危機》是荷李活第一部全數碼拍攝的電影,數碼vs菲林的爭辯,從此未停過,《魅影危機》的質素被電影人詬病,但魯卡斯辯稱拍數碼方便了後期製作,事實證明他是先驅。接下來,菲林的地位已江河日下,影像質素達4K的RED攝影機出現,導演史提芬蘇德堡:「當我看到RED,真想致電菲林先生,說我見異思遷。」2009年,《一百萬零一夜》贏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被認為是電影工業的轉捩點。

菲林仍有愛好者

電影人紀陶說:「港產片、合拍片也大都換上數碼拍攝了。單單就放映而言,這三幾年換得很快,現在的戲院,有九成以上已是全數碼放映。」張同祖:「拍數碼省一點,單單菲林的沖印費就不少,再者,每間戲院就要多沖一套,成本差很多。不過,數碼跟菲林我們還是看得出的,例如同時出現全黑全白的畫面(所謂Dynamic Range),菲林仍然優勝很多。」愛菲林的人還不少,而且很堅持,例如《蝙蝠俠:夜神起義》就是用菲林拍攝,導演基斯杜化路蘭說:「暫時還未能證明,人類發明了美學上比菲林更出色的事情。」他的攝影師Wally Pfister更放下狠話:「我討厭3D,我每次戴上了3D鏡就想吐,整個3D熱潮不過是個市場推廣,對不對?」

奇洛出馬,甚麼大導演都訪問到,當然包括《Matrix》華高斯基姐弟。

作為特技片3D片先鋒,占士金馬倫當然係數碼派。

即日起於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獨家獻映
MOViEMOViE頻道(now132台)2月同步放映,放映時間:23/2(Sat)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