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西遊.降魔篇》<br>擔憂與補償機制

蘋影話:《西遊.降魔篇》
擔憂與補償機制

關於3D和2D的分別,當然有很大的不同,起碼看到更立體的舒淇實在教人開心不已。但我建議觀眾在選擇立體版時,要揀一間新一點的戲院,否則普通版便不錯了。
看這部星爺版的《西遊.降魔篇》時,是認為星爺雖然已經有一定的創作形式,新意新驚喜看來很難,但他畢竟是熟識電影語言的,雖然有些朋友對我說不喜歡這部電影,我仍然認為他是拍得非常順暢,賀歲片如果本身有一條可原諒的界線,為甚麼對《西遊記》不用上同一標準?
星爺喜歡開瓣你唔信,有一點我早已想說,便是開始時那一段幾乎抄足《大白鯊》的水怪襲擊人類的場面,其中一段可能只有編劇會留意。那個可愛的六歲女孩如果依照電影的語言,她是用來製造危機,教觀眾擔憂,然後應份被救,令觀眾獲得補償的安慰。星爺大概認為單一事件不夠過癮,而且也要告訴觀眾,電影要滿足觀眾的期望,我就不幹這回事,這個小女孩最後還是成為水怪的食物。
我想星爺不會跟錢有仇,不會讓他的觀眾帶着遺憾的心情看下去,於是接着以最快的速度讓一個躺在籃內的嬰孩出場,很快代替了那個小女孩的角色,讓觀眾看到嬰孩多次受到水怪的攻擊,然後,這次,這個年紀更小的擔憂製造者,終於獲得了主角的救了一命。這一刻觀眾大概已經忘記,至少淡化對女孩的死亡的不快,代之而來是嬰孩得救的安慰。
這個多一重的轉接其實也是編劇慣用的手法,也是電影心理學最初級的教材。最重要的是第二個被救者要比第一個犧牲者更有補償的條件,小女孩夠得意可愛了吧?好,犧牲了她,換一個更讓成年人擔憂的嬰孩。對於死亡,人類有一份說不出的同情等高線:年紀越小的死者,帶給觀眾可嘆的濃度越高。於是嬰孩的獲救成了對女孩的補償。令觀眾呼一口氣,繼續看下去。
撰文:仰止

想睇更多首輪猛片介紹同預告片?《一台戲》為你網羅最新電影介紹及影評↓↓↓↓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