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期間梁振英又趁機遁走,留下了一段賀年宣傳片。影片中他在菜園種菜,又包起餃子,營造一派愛好簡單生活的形象。但新界東北的村民肯定百般滋味,因為他一方面講到種菜如何有成功感,一方面卻將香港僅有的耕作地變成中港融合的商業城,更讓我們感受到何謂「只許官家種菜,不許百姓務農」的不公與荒謬。
當然,梁振英說自己愛耕作,又說自己愛分享,希望與香港人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厚道的人就算不直斥「你呃人」,也不得否認梁振英一直以來所講的做實事,都是一種「葉公好龍」的虛情假意──正如他多項自我吹噓的施政,全都是姿勢大於實際,裝飾多於一切。例如推出僅數百個青年宿舍的單位,便當自己回應了年輕一代的居住問題;聲大大為樓市口術盡出,又當自己在壓制樓市有功;將千元的生果金乘二,還要設有資產審查,便自稱已照顧老人家的需要……事實上,你可以說以上的施政,儘管是杯水車薪,畢竟也聊勝於無嘛!但當見到一個政府的施政或措施,屢屢只求象徵式擺擺姿態,以方便日後被怪責無能時,可以端出這些「政績」辯解,實在難以令人不去聲討梁政府作出裝飾性施政背後的虛假用心。
梁振英本人的謊話與虛偽,香港早已見證兼領教,而在其麾下的政府各部門亦顯出一派同氣連枝,所謂惠民的措施全都是務虛多於務實。或者在政府眼中,年輕人要有獨居環境不關政府事,要整頓瘋狂的樓市牽涉太多相關人士利益不好辦,老人家是社會的重擔政府不想花太多錢照顧……OK,幾代香港政府都標榜自己重視市場,不希望成為福利主義的地方,不想對社會有太多承擔以守住庫房的千億財產,香港人是明白的。但市民最看不過眼的,是梁政府騙人的虛情假意:擺出一副虛心聆聽的姿態,演技卻嚴重拙劣;作狀推出一些針對性施政,但推出的規模跟社會需要嚴重不成比例,猶如施捨予乞兒,卻只給他一粒白米飯便以為自己當了好人,還四處吹噓自己作做甚麼大功德,怎會不叫人冒火?
踏入蛇年,當看着梁振英的賀年廣告,我沒太大反感,反而覺得梁振英一如既往的虛與委蛇,其實都相當應節應景。
勇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