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伍雅謙報道】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晚上,廿來人圍看一名20歲青年在途人身上畫印度彩繪Henna,旁邊有90後青年在派傳單─彩繪課程單張,以及……《What are we fighting for?(我們為了甚麼而奮鬥)》傳單?搞邊科?
「香港人忙於工作,早就忘記何謂夢想。」20歲的張卓宏(Andrew),每晚6時至10時在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一邊替人繪畫圖案,一邊試圖喚醒他們潛睡的夢想。「我見到學民思潮班小朋友咁熱血,無理由我玩藝術嘅都放棄一種心態──就係熱血。」
8名90後跟隨
Andrew,唯一擅長的是藝術。會考時除了美術科,其他科全部滿堂紅。但靠藝術天份,他擁有自己的生意,設計手袋兼做形象設計,又到中小學教授Henna技術,自稱勉強可維持生活。
鼓勵人尋夢的Andrew,自己的夢想是用藝術打破貧富懸殊,所有孩子都不受金錢所限,得到學習藝術的機會。
他曾以每小時25元收費(低於最低工資28元),開班教經濟有困難的小朋友畫Henna,但發現有綜援戶連25元也拿不出,遂轉為義教,至今教了約30名兒童;目前正籌備下一次開班,再度免費教綜援小孩畫Henna。
一個發夢者,吸引一班尋夢人。Andrew在街頭擺檔一年,有8個90後年輕人,包括大學生、化妝師、助護、攝影師及推銷員等,追隨他在街頭逐夢。每人每周抽出三至四晚,到他檔口義務幫手。
即席設計圖案
Andrew的助手之一Angela,認同「藝術唔係需要金錢」,願意為他的夢想出一分力;而她自己的夢想,是成為公立醫院護士,正朝着目標進發。
另一名追隨者、正修讀設計課程的Polly則說:「香港好少年輕人仲有夢想,我哋年輕人靠自己去追夢,唔係靠政府或者屋企人去幫你。」
Andrew稱,除非天氣太冷(會影響顏料),他每晚都會擺檔。圖案都是他即席設計,不論大小,一律收50元材料費。現場所見,不少顧客都自願付出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