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氣氛濃,同時亦忌諱多多。新正頭不能洗頭、不能掃地又不能買鞋,初三赤口不宜拜年,不過迷信禁忌的又何止中國人?其實各地新年亦各有不同忌諱,看上去可能讓人摸不着頭腦,但其實亦反映着各地的獨有文化!
記者:陳劭敏 攝影:伍慶泉
模特兒:Jennifer、Katie@Pure Models
日本:送禮要三思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都是以夏曆修改而來的陰陽曆作曆法,但在1873年改用公元曆以後,大部份地區的日本已不再慶祝舊曆新年,而改以1月1日的元旦日取代之。日本人在除夕夜會吃蕎麥麵預備迎接新的一年,取其細長麵身比作長壽,然後大家便會在寺院敲出108下的鐘聲下,迎來新歲。日本人亦同時相信元旦日出具有神奇的力量,不少家庭都會在黎明前聚集到海邊,在全年的第一個日出中祈求健康、平安。想起日本新年,總是會浮現日本女生穿着可愛和服到寺廟或神社祈福,但原來兩者的參拜方式各有不同,在神社要先鞠躬兩次,然後拍掌兩次,在寺廟則只能靜靜合十祈福!
中國人都愛在新正頭送禮,但日本人稱為「歲暮」的新年禮物,則要在年底前送出。禮物的種類很廣泛,由食物、飲料以至調味品皆可,但同時忌諱亦有不少!首先不能送含有踐踏意味的禮物如鞋、襪子等,因為會讓人有被踩在腳下的想法;而文具、鐘錶及書包等鼓勵性的禮物只可送給晚輩,送給長輩就會變得無大無細。中國有「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之說,原來日本亦有相近意思的俗語,不過水則改為茶,所以送給新娘子的禮物就不能與茶有關了。不能送給新婚夫婦的還有瓷器,說別人的婚姻如瓷器易碎,你說多不吉利呢!
越南:逢三必不祥
在約西元年之初,越南第二次被中國統治的北屬時期,中國農曆新年被帶到越南,是故至今當地的新年也與我們相若。起初新年還只限富有的官吏家庭,及後漸漸成為民間最重要的節慶之一。以前越南人過年是由臘月二十三日一直到正月初七,在這期間會進行洗犁、祭神、休農事等儀式,在14天後的初七才啟市。但14天對現今繁忙的現代人實在是太奢侈,所以現在的慶祝活動只集中在正月頭三天進行。越南人新年活動與我們相近,都是四出拜年和派利是,不過年卅晚則有一個特別風俗,就是齊齊到還劍湖過年!在數十年前越南歲晚街道都是冷冷清清,自為數不少的南部人隻身到北部發展較佳的河內生活後,他們都愛在新年前聚到還劍湖與鄉里們一起過年,漸漸成為當地風俗,現在還劍湖還會在新年鳴放煙花,連河內人也會到那裏過年!對越南人來說,「三」是一個不祥數字,所以他們都會避免三人合照,或是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人點煙,總之做甚麼也盡量不要與「三」字扯上關係。另外他們也相信人的靈魂在頭部,所以絕不能隨便摸別人的頭頂!
柬埔寨:小心潑錯水
柬埔寨的新年在每年的四月十四至十六日,標誌着收成季節,與御耕節、送水節並列為當地最重要的三大節日。在新年間他們都會以互相潑水來慶祝,所以亦稱作「潑水節」。在除夕的晚上,柬埔寨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會拿着水桶,朝街上潑水,而且動作更是越快越好,有着送舊迎新的意味。不過潑時潑,大家都會避免潑到別人的家中,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會為那家庭在未來一年帶來厄運,就是連肇事者也會沾上惡運!
中國人新年愛貼揮春,柬埔寨則會在家門前懸掛起竹製的五角星,他們會在竹製的支架間,貼上不同顏色的玻璃紙,顏色繽紛。而原來這些星星亦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家門的星星越多,地位就越顯赫!在新年間,各地的佛教廟宇都會掛起鑲着銅鈴的五色佛旗和白色鱷魚旗,大批信眾更會湧到廟宇誦經禮佛,他們除了會燒香外,還會在佛像掛上茉莉花串。而僧侶們除了念經,還會堆起象徵昔日吳哥王朝的輝煌、神話裏的五塔須彌聖山的沙山,供善眾供奉。
埃及:魔鬼之呵欠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早在公元前時期,已學懂了夜觀星象。從遊牧民族改為依賴農業為生的古埃及人,每年的收成與尼羅河的水源有莫大關係。埃及人發現了尼羅河的漲退是有規律的,統計出兩次氾濫時間相差365天;他們同時發現,當尼羅河的漲潮來到現今開羅城的周邊,亦恰恰是天狼星與太陽一同從水平線升起之時,於是埃及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年,並稱之為「漲水新年」。埃及人在新年會在家門前放置一張桌子,上面放着如大豆、扁豆、小麥及一些綠色嫩芽以祈求豐收。他們相信獻給神明的祭品越多,來年的收成也就越多。在埃及人面前,原來打呵欠也是一種忌諱,在他們眼中呵欠是因為魔鬼的作祟,如果不小心在人前打了一個大呵欠,就要趕快祈求真主的寬恕!
尼泊爾:女神不落地
尼泊爾有四大節日,分別是畢斯基節(Bisket Jatra)、紅麥群卓拿節(Rato Machhendranath Rath Jatra)、因陀羅節(Indra Jatra)及達善節(Dashain),而在四月中旬的畢斯基節正正是尼泊爾的新年。當地傳說指任何迎娶了尼泊爾公主的男性,都會在蜜月的首晚喪命。後來終於出現了一位勇敢的王子,決意解除這個魔咒。傳說王子在蜜月當晚看見兩隻巨大的魔鬼從公主的身體爬出,勇敢的王子最後當然把魔鬼消滅掉,魔鬼後來更遭斬首示眾。畢斯基節就正是慶祝魔鬼的戰敗,所以時至今天的新年巡遊中,依然會有象徵魔鬼的長絲帶出現。
尼泊爾人會由元旦日前四天開始,連續慶祝新年共九天。村民會拉着一輛載着神像Bhairab的戰車,在市鎮中遊走,朝Khalna Tole神廟進發,廟裏則置放着代表男性及女性生殖器的林迦和優尼。最後村民會把名為 Yeo-sin-deo的柱子拉倒,然後人群就會衝向柱子拾取內裏的棉花,以求在新的一年能得到好運。尼泊爾人會供奉活女神,被稱為「庫瑪莉」的活女神從一群四、五歲的女童中精挑出來,除了身體要完美無瑕外,還要符合32種條件才合資格。脫穎而出的女孩,自此就會在庫瑪莉寺定居直到長大成人,活女神只能在各種節慶時方可離開寺廟,而且還要由人背着,因為她的腳是不可以觸及地面的,真不知被選為女神是福還是禍!尼泊爾人的生活中同樣有不少禁忌,例如不可跨過別人的身體,以及不可用使用過的餐具或手去碰觸別人的食物,到當地旅遊要留意!
印度:過年齊齊喊
印度的新年落在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間,亦即是他們一年一度的光明節(Diwali,亦可稱為屠妖節或排燈節)。光明節的傳說源於古代惡魔Ravana與大地女神生下的唯一兒子,濫用權力遺禍人間,一位流亡了十多年的勇敢國王挺身而出,在光明節當天擊敗了這個邪惡兒子。自此人民在每年的這一天都會到處燃起燈火、煙花以及燃燒鞭炮,代表着光明成功驅趕黑暗,正義戰勝邪惡。
除了慶祝正義外,光明節亦是人們迎接女神Lakshmi來家裏的重要日子,所以印度家庭都會穿戴漂亮,在家中擺放祭品,並在玄關位置以彩色粉末繪上圖案,迎接這位代表財富與幸運的女神!印度城中及恆河上的點點燈火,讓光明節顯得十分迷人,不過部份地區的新年習俗則來得更是有趣。我們過年都要笑口常開,印度的新年同樣不能生氣和發脾氣,但就不一定要笑!在印度某些地區的元旦早上,會傳來不斷的哭聲,原來他們是以眼淚來感嘆歲月流逝、人生苦短,提醒大家珍惜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