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過年小吃都有特色。如果在台灣,除了糕點餅酥脆物之外,有一古早經典食品很吸引,春節前必出現,大型百貨公司設臨時專櫃,以手工現做最新鮮可口。
那是字典中查不到的「粩」。我見台灣人唸「米老」,還以為拆開二字,原來指的是「米粩」,除此還有蔴粩、花生粩……新研發的紫米粩、杏仁粩、海苔粩,仍以百年老店最原始的蔴粩受歡迎。不但當零咀小吃,還是百搭的祭祀供品,拜天公、迎媽祖、觀音誕、中元節、中秋節、過大年……都有它。
不知此名之由來。不過賣相奇特,就像一條條大便。當然是美味的大便了。
單從「粩」字看以為是米製點心,其實主要原料是「狗蹄芋」(一種小芋頭)磨成粉,和已蒸熟的糯米團拌勻、壓平、切小片、烘乾製成粩片(也稱果乾),先倒入鍋溫油炸過,再以二百多度的熱油翻炸,便會迅速像吹氣球般膨脹十來倍,呈金黃色,放涼後裹上麥芽糖和花生、米花或芝蔴。香甜鬆脆,咬下去中間蜂窩狀,口感很好,不會太膩,不過易扁易碎──雖喚「粩」,但不宜久放,也不許變老。正好今朝有粩今朝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