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房企業仍頻頻透過信託形式集資,此令內地監管機構向個別較進取的信託公司口頭勸籲,希望他們為內房企業安排項目信託時要審慎一點。
據內地《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1月23日,1月公開發行的126隻信託產品中,有30隻投向房地產行業,佔比23.81%,其中,中融信託、中鐵信託、中投信託、渤海信託等均有多款房地產產品發行。1月28日至2月3日一周內,據業內人士稱,房地產產品仍是最受歡迎。
恒大世茂最活躍
踏入1月,合生(754)位於上海東郊的住宅項目,透過大業信託集資2億元(人民幣.下同),產品期限18個月,入場費最少100萬元,預期年收益率為9厘,300萬元有9厘半,而1000萬元則有10厘。內房企業藉此曲線集資,令其可突破銀行不批出地產項目發展資金的限制。
事實上,除合生外,恒大(3333)、世茂(813)、碧桂園(2007)、禹洲(1628)、眾安(672),以至A股萬科與央企中冶也善用信託這集資渠道,其中以恒大與世茂最活躍,和訊網的非正式統計,恒大在去年12月,已三度發行信託產品集資逾7億元,世茂亦先後發行兩產品集資5億元,合生亦有兩次紀錄,集資7.5億元。
內房企業發行的信託產品,年收益率介乎9至11厘,因此不愁沒捧場客。不過,有機構預測,第二季房地產信託兌付規模或達1301億元,故要小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