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人物:由單車王子變身保險高層<br>洪松蔭告誡後輩 理財嚴守紀律

周日人物:由單車王子變身保險高層
洪松蔭告誡後輩 理財嚴守紀律

稱霸八十年代香港單車壇的洪松蔭,帶傳奇色彩的人生歸於平淡後,不再只顧向前衝,他的夢想變成撫養子女成才,依賴的正是異常自律及理性的家庭理財計劃。不僅將大部份收入用於儲蓄未來,他更循循善誘,對下一代灌輸整套理財價值觀,其中利是錢和父母獎勵便須嚴格儲起七成。今日收到利是的你,又能否如運動員般嚴格遵守紀律?
記者:李芳芳

「夢想由感性決定,實踐夢想卻要靠理性。」洪松蔭從車道踩入保險路,如此感悟五旬人生。從事保險工作逾26載的阿松,保險概念入晒腦,早在孩子出世不久,已為退休、子女至完成大學的使費部署。「自問係有藝術家性格嘅人,好享受現時嘅感覺,但好彩我又好現實,知道生老病死冇得避,用越長嘅時間儲錢越舒服。呢啲係做單車運動員嘅艱苦經歷帶嚟嘅幫助,所有嘢要由自己安排,要好清晰。」

昔日單車王子,今日轉戰保險界的洪松蔭,最重視子女理財觀念。 黃偉傑攝

重視教育 灌輸儲蓄意識

家庭財政系統安排超過一半的收入,投資到基金和人壽儲蓄保險,作長線儲蓄,另外長揸兩三隻藍籌股收息。這些功夫都由家中掌櫃——太太林美齊操持。阿松說:「屋企使費、睇基金分析報告同埋做分析,全部係太太做,每半年檢討一次家庭財務報表。我主要對外見客(搵錢),好少時間睇財經資訊,我每個月都要問佢攞生活費。」
當年因沉迷於單車,阿松中二便輟學,如今最重視的反而是知識增值,教育便是現時最大開支。將於今年9月把兒子送往英國升讀中三,他謂包括食宿及一年來回四次機票,每年須50萬元。這筆賬早已仔細預定在案,「唔單止儲落阿仔未來八年喺英國嘅使費,同埋仲預埋嚟緊讀大學嘅囡囡去英國,但佢鍾意讀中國文學,揀留喺香港。」阿松說,除了近來聘請較貴的英文老師為兒子私人補習,全家還經常參加一些特別的短期培訓課程,如訓練演講技巧。
不過,這種「大使」只限於教育開支。阿松從子女三歲已經開始灌輸理財觀念,硬性規定他們將每年收到的利是錢和學校讀書取得前三名的父母獎勵,都存入銀行專屬戶口,全部記錄在案,當中七成要儲入投資基金,到入讀大學才能解禁。有5%則須捐獻給弱勢社群,5%作平日零用,「剩低嘅20%先可以任由自己支配,我哋會清楚解釋番畀佢哋聽。300蚊對細路嚟講係冇概念㗎,唔知平定貴,但我會話佢知一個基層人士用一天辛勞,先換到買一件玩具嘅工資,要佢哋審慎考慮係咪值得買,而且買就要用自己呢20%錢,咁佢哋通常都寧願唔買。」

洪松蔭86年毅然投身保險業,時至今日已貴為區域總監。  李潤芳攝

應使則使 愛踏實棄投機

現時環境與年輕時捱過朝不保夕的歲月,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阿松仍嚴格控制家中生活花費,只佔收入一至兩成,「幾慳㗎,應使則使,唔會出街一餐使一千幾百咁飲飲食食……以我嘅條件可以買架最貴嘅單車十幾廿萬,用嚟普通比賽都要十萬,但只會買五至六萬第三檔次嘅車,我教阿仔單車只要性能夠、練到車就得。」
其實阿松試過買中資股,但遇上97年金融海嘯蝕逾10萬元,經過教訓自此對風險投資卻步;連物業投資也不沾手,只得自住單位,更拒絕投身商場,「我好清楚自己性格,唔啱做生意。」

洪松蔭簡歷

年齡 :50歲
家庭 :已婚,育有一女一仔
學歷 :中二輟學後,40歲入讀皇仁舊生會夜校部中四全科課程,43歲首次會考

公職

•香港「精英體育事務委員會」副主席
•香港單車隊領隊
•香港單車聯會的副秘書長
•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榮譽顧問

洪松蔭從單車賽道踩入保險路

1979:離校後成立單車隊,靠做清潔工等兼職維生
1980:全港單車新秀賽獲得冠軍
1981:首次代表香港參與歐洲青年單車錦標賽獲得「最佳海外車手獎」
1982至1987及1989:贏得七屆香港萬寶路單車精英大賽總冠軍
1984:代表香港首次參加美國洛杉磯奧運會
1985及1987:亞洲單車賽100公里隊際計時賽銅牌
1986:加入美國友邦香港當保險從業員
1986至1988:連續三年獲選香港傑出運動員
1988:出戰韓國漢城(首爾)奧運會單車公路賽取得第12名,至今仍為亞洲最佳紀錄保持者
1990:以全年254張人壽保單,打破友邦香港紀錄,並獲十大傑出營業員
1991:晉升至友邦香港營業主任,其後再升任高級分區經理,至98年任區域經理
1993:復出參賽,至97年中國全運會後正式退出港隊
2002:升任友邦香港區域總監
2008:親自撰寫的自傳《松頭再來》出版;改編其單車奮鬥經歷的舞台劇《秒速18米》首度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