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稿之日正好大年初一,先祝各位蛇年吉祥。利是已經包好袋穩,靜待有緣人,亦要作好心理準備,應對姨媽姑姐尖銳提問:「會不會生個蛇B?」「現階段不是適當時候,到適當時候便會交代何時乃適當時候投產。」語言偽術流行,可是怕壞了拜年氣氛,不如說:「蛇仔好像不太好,我喜歡馬仔……其實羊仔更可愛……猴子都好生猛!」蛇是十二生肖唯一的冷血動物,比較不受歡迎,未知會否影響出生率?
蛇鬼蛇神
和報紙編輯說今次寫蛇,女編輯即時講起怕蛇,其實我都怕,聽說《叛諜追擊》猛男麥迪文曾經在片場被蛇嚇得哭起來。成語「杯弓蛇影」確有科學根據,科學家觀察人腦,發現人看見蛇形物體的時候,處理恐懼的杏仁核比理解圖像的部份更早活躍,我們未肯定是蛇是杯弓,已經啟動恐懼防禦機制。原始人類經常被蛇襲擊,科學家認為這種「恐懼」早種在你我基因之中,不必被蛇咬過,也不必父母警告你,我們天生就怕蛇。
可能因為這種恐懼和神秘感,蛇永遠和人類糾纏不清,在人類文明扮演令人又敬又畏的特殊角色。中國傳說的人類始祖伏羲和煉石補青天的女媧是人首蛇身的神明;古埃及的銜尾蛇代表生生不息、無窮無盡;希臘女神藥碗上纏着長蛇,象徵醫學,至今仍是世界衞生組織的標誌;引誘夏娃偷嘗禁果卻是邪惡的蛇;而梅杜莎一頭蛇髮,直視她的雙眼,任何人都會變成石像。
鬼佬蛇王
「香港其實有52種蛇。其中八種有毒,金腳帶、銀腳帶、青竹蛇、過山烏比較常見,我見過最大的有17呎長,比蟒蛇更大。」我一位朋友Dave Willott,自稱「鬼佬蛇王」。十三四歲開始在跑馬地墳場捉蛇玩,後來為興趣加入蛇王行列,周圍捉蛇,是香港唯一一位全職洋人蛇王。30多年來與蛇為伍,堪稱蛇字典。
「很多人不懂得尊重自然,行山時看見蛇,蛇沒有威脅人,人卻要打死牠們。那裏原本是蛇的地盤啊!很多香港人不明白。」其實,蛇不是敵人,是鄰居。「蟒蛇身處香港自然生態食物鏈的最頂端,如果沒有牠們,野豬數量將難以控制。如果水律蛇減少,香港必定有鼠患。蛇對香港生態平衡十分重要。」我懷疑,不少香港人連這裏有食物鏈都忘記了,而早幾年的巨蟒電影又把蟒蛇描繪成吃人惡魔,大部份人視蛇為威脅。雖說現在蛇咬個案仍不少,但印象中致命的已經是六十年代的事:當時蛇羹店進口劇毒的外地蛇,蛇王被咬了卻沒有血清,一命嗚呼。現在呢?醫院解毒劑齊全,而且咬人的多數是毒性較低的青竹蛇,及時送院通常沒有大礙。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問鬼佬蛇王有否被毒蛇咬過?他竟然把他和毒蛇的「第一次」說成浪漫回憶:「當年年少氣盛,右手抓住一條七呎長的過山烏,後面有人叫我小心,我回頭扮有型,誰知過山烏回頭一噬,我還要強撐,施施然上車,直奔醫院,真好玩。」隔天報紙標題:「洋蛇王老貓燒鬚」,他笑說自十多歲以來,心底一直期待被蛇咬,那一刻其實有點「High」,真是奇人。不過過山烏毒性強烈,他要保持心跳平穩,中途轉乘救傷車,否則蛇毒會很快癱瘓神經系統,心肺停頓,車毀人亡。「老套都要提醒讀者,千萬不要用口啜,啜毒的人危險,被啜的傷口也易感染。」
愛蛇不必養
蛇王愛蛇,當然也養蛇,高𥧌時家裏珍藏20多條,近年卻越養越少,只剩下一條有角的蝰蛇,毒蛇不能放生,亦不放心交給別人。養蛇30年,Dave看透:「愛蛇不必養蛇,很多人小看了養蛇所需要的金錢和時間,亦有心理壓力。」
「蛇不是每天進食,有時一個月不吃也屬正常,如果沒有足夠知識,沒有及時看出蛇病,就是疏忽照顧、虐待動物。而一條蛇正常可以活10年,甚至30年,是一生的承諾,貪新鮮的人養個兩三年,嫌麻煩已經太遲了。」養蛇亦為Dave的家庭帶來不少壓力:「養蛇不同養貓狗,通常不吃一包包的狗糧貓糧,有些蛇一定要吃活老鼠,我買了一些小老鼠回來,放在籠裏面。女兒看見了,說要救牠們,又恨我為了蛇犧牲小老鼠,變成家庭糾紛,同時太太怕小朋友被咬傷。另外我養的一些蛇只肯吃小蛇,我要親手殺死我最愛的蛇,去養活其他蛇,真是精神折磨。」
跑到金魚街,賣蛇的人會列舉很多原因,說蛇是很好的寵物:強調牠們不咬人、愛乾淨、不難照顧。這都是將牠們包裝成商品的說法,人類不會因此需要養蛇,蛇也從來沒有選擇依附在人的身邊。在蛇年,我們就讓牠們自然生存,好好尊重這種古老生物吧。
作者:柳俊江(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