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人物:<br> 憑運動員拼勁覓保險客

周日人物:
憑運動員拼勁覓保險客

【堅毅過人】
洪松蔭20歲已在本港單車界無人不曉,但這份名氣在當時卻保不了其溫飽。為兼顧夢想與現實,阿松從清潔工做到保險公司區域總監,全憑自己的單車拼勁。

七年內轉工50次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單車冠軍亦只屬業餘運動員,沒有政府津貼和商業利益。即使多次奪冠,阿松踩的依舊是二手單車。沒有學歷和專業技能,他要靠月入千元的清潔以至速遞工作維生,每次為了出外比賽更頻密轉工,七年內換了50份。86年因一場車禍的保險賠償,他認識到保險概念及工作彈性,「膽粗粗」入行。
阿松的名氣也沒能為保險工作增值。「如果名氣賣到錢,我唔使搞咁多啦!知你邊個只係開始,最重要係服務同承諾。」他初入行也遇過無數爽約、拒絕,促成第一份保單還要向上司借錢,為新客戶墊支兩期保費。前半年親友都不願光顧,擔心他做不長,更有單車友幫襯阿松後告誡所有朋友:「阿松叫你千祈唔好出去,佢一定叫你買保險。」
相較爭奪單車冠軍要面對全社會的壓力,阿松覺得做保險的困難不算甚麼。「冇教練、冇支援、冇錢都做到單車代表,但做保險每月只需兩張新單。」除了風雨不改每天凌晨5時練車,他的生活只有跑單。為擴闊客源,「我搭巴士會睇晒架車有冇識嘅人,搭地鐵就由車頭行到車尾碰運氣。」
阿松首年便在逾3,000名從業員中名列前十,翌年已儲到兩萬多元付首期買樓。90年他以年做254張保單打破當時友邦香港紀錄,昔日窮小子剎那間有車有樓,「我只係揼石仔,幫襯最多係師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