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們的孩子 - 畢明

父母是我們的孩子 - 畢明

一個家庭,就算不是豪門,沒有書劍,都肯定充滿恩仇。
你和路人甲不會有太多恩,路人甲和路人丙不會有太多仇,不相干的人沒有什麼好愛恨,不過是身邊的微塵。祇有親的人,不論血緣,才份量重千斤。因為在乎。在乎就容易出事,在乎容易貪嗔痴。愛裏面很多情感,也多折磨,五倫關係之中,注定是多情多磨的。「無冤不成夫婦,無仇不成父子」,裏面有太多真實,太多揪心,太多犧牲,太多白髮,太多前世今生,如果你信,還有太多佛洛依德。
找戲劇往那裏找?家庭。秘密與謊言,可能是家庭中最核心的傢俬,或大或小,觸目皆是,長伴左右自己知。出色的導演都知道那本難唸的經如易筋經,練得武功高功力厚我敬愛的英國導演Mike Leigh,甚至有部作品就叫《Secrets and Lies》,家的暴烈與溫柔、救贖與傷害,山雨欲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為導演贏得康城大獎。李安的主場,正是:家。由《推手》到《囍宴》到《飲食男女》到《理性與感性》到《冰風暴》,是各式冷熱巧手的家春秋。每一部戲,每一個家庭,都慣用秘密和謊言兩種貨幣交易家常。
許多白色的謊言,不是出於瞞騙,是出於設想關心,不想對方擔心,不想對方失望,有時是寧願自己失望,一個人吐血;有時是害怕不被諒解,不相信對方的接受能力,不如不說,省事。羅拔迪尼路演老爸的《Everybody's Fine》,仔大女大各自在外成家立業,鰥夫孤獨荒涼過聖誕,個個來電說句「我很好」,都不回家和老父過節了,就像中國人不回家過年。悶得發霉的羅拔迪尼路,孑然一身上路,寂寞在骨,在無人的餐廳獨嚼,全國穿州過省逐個孩子探訪,竟拆穿了每一句「我很好」的不好背後。
不很好。為什麼對最親的人不能更真。我不好,理想有點破,生活有點苦,愛情流了血,為什麼不能說?父母對子女也是,老是說吃得飽、睡得香、身體壯,不悶,怕孩子掛心,其實很儍。大陸有個感人摯深的公益廣告,老父為免女兒擔憂,老說自己的生活什麼都好,其實媽媽入了院,日子太寂寥。但我們聽得出老爸的謊言嗎?家人之間掩護式相處,也是種溝通殘缺。
強烈建議,新一年,努力揭穿父母的謊言,也盡量拆穿自己的假話。是一家人,我不好,為什麼不可以說?就算我很好,很想見你,能來就來,也可以說。不說清楚也剝奪對方關心的機會和權利。幼兒有一段時間,成長得特別快,過了,追不回;家中兩老,到了某個年紀,也老得特別快,不陪伴多一點,錯過很多。輪流轉。總覺得人大了,父母就是我們的孩子。那次我帶他們去旅行,每次早上敲他們的酒店房門準備出發,兩老已穿好衣服興奮的在等,像小學生,等我帶他們去玩,好可愛。曾幾何時,小學生是我。我已訓練好了我爸媽,歡迎詐型撒嬌,但我真的招呼不來時也要體諒,大家真話交往。在我們最好的時候碰到誰,看運氣,但我會記得,父母在最好的時候,生了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2cEe3Ad3Qo